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社会支持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sansa2025

  社会支持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一、S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随机抽取200名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实得有效问卷178份,有效率为89%。调查采用修改的症状自量表(SCL90)和肖水源的《社会支持量表》。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有以下的心理表现异常。抑郁、敏感、自卑、暴力、嫉妒、恐惧。在主观支持上,大一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大四显著高于大三,而大二和大三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支持总分上,大一显著高于大二,而大二、大三和大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文科大学生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这三个维度均高于理科大学生,且差异显著;在客观支持上,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显著低于农村大学生,而在主观支持上高于农村大学生。调查还发现进行积极心理求助的大学生心理更健康、社会支持系统更好。女生的心理求助水平要高于男生。心理求助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均存在差异。心理求助低分组,即健康组大学生社会支持情况更加良好。

  二、社会支持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社会支持是个体(大学生)在他的社会网络系统中所获得或感知到的由个体或他人提供的支持。与以往大部分调查研究结果相一致,本次调查结果经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人生活在社会上,要维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命,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来保证,没有这些客观条件人就不能生存,也不能延续和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1968年提出来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客观存在的可利用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适时适当、与需要相协调、恰到好处的社会支持能够使大学生(受支持者)感受到他正需要来自外界的这种支持,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能感受到他人尽其可能的帮助,使其在获得支持的同时不受到伤害,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减少自卑心理的产生,增强自己的信心。作为一个社会人,大学生有着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给他人爱和爱他人的需要,即爱与归属的需要。大学生生活在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学校、班级、朋友圈在满足大学生交往需求的同时,也使他们获得了一种归属感。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参加社团,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使大学生感受到在这一群体中受到尊重,获得更多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这些主观的、体验到的支持能使大学生在看待事物时更积极乐观。需要的满足使人们不易产生不满和愤怒,减少个体的恐惧和焦虑感,更积极地看待事物,从而维持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不同社会支持源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支持系统中,个人的社会支持网是个人获得各种社会支持(如金钱、情感、友谊等)的社会网络。网络中的任何成员不可能提供所有类型的支持。大多数关系只能提供特定的支持,所有网络成员的集合才能给个人提供稳定而有益的支持。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社会支持网络主要包括家庭中的父母亲人,学校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等。不同的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

  家庭中的父母亲人的支持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众多的社会支持中来自家庭的支持是持续最广,影响最深刻的支持。有研究表明大学生遇到问题最先想到的是向家庭亲人求救。非正常家庭出生的大学生更容易表现出对他人的不满、攻击、敌对性,出现情绪失衡,心理障碍对社会不适的问题。大学生虽然大多数离开父母,独自在外求学,但仍然保持着对家庭的强烈依赖。现在的社会形势日益复杂多变,当确信无论经过自己的努力都无法解决问题,他们都会选择向家人寻求帮助。有研究表明父母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越高,孩子的自尊心和幸福感越高,沮丧和焦虑感越低。因此家庭亲人的支持是贫困大学生最好的社会支持源。

  学校和教师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多数大学生都在异地求学失去了父母的监控和保护。父母亲人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孩子遇到的困难。随着年纪和阅历的提高,大多数大学生会选择自己对家庭亲人隐瞒自己的处境和情绪。在这个阶段与他们相处时间最多的同学和老师就对他们的支持起了很大的作用。有研究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不善于向教师资源寻求帮助,他们中有56%的同学未能获得教师的支持和帮助,高校支持的心理保健系统没能达到有效的发挥。调查发现无形的社会阶层观是高校的弱势阶层贫困大学生获得的教师的支持特别少。所以教师应该多多关心和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

  同学和朋友的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交往对象的增加。大学生与家庭的亲密关系出现了分化。他们建立和获取社会支持的能力也在发生变化。同伴的影响和作用在日益上升,就是通过朋辈之间的交往来实现相互支持。已有研究发现,进入大学后,社会支持由纵向家庭为主,向横向外部化发展的趋势。换言之同伴尤其是大学新同伴所提供的支持在个体的支持中的重要性上上升。出于经济的原因,大部分贫困大学生不敢与同学和朋友交往。有苦衷和痛苦往往是自己一个人独自承受,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社会交往的机会将会大大减少,别人为之提供的帮助的可能性将大大减少,实际社会支持的减少将大大加剧他们的抑郁情绪的产生。因此,对于贫困大学生仅仅降低他们的抑郁感是不科学的。我们的心理教育工作必须积极引导贫困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维持原有关系的同时积极扩大他们的交际面。让他们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让他们了解到身边的朋友对他们的有益帮助。

  社会支持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培养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1.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作用 学生干部主要由学生中的优秀者和先进者担任,和普通学生相比,这类学生更具有奉献精神,自我约束能力也较强,因此,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学生干部都能...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英语级考的现状 为了适应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特点,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教育部高教司于1998年开始启动了“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简称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但随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一、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背景。大学生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创新创业主力军,之前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偏低,麦克思研究院2015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得出,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虽然逐年上升,从2012年的2%,2013年的2.3%...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多媒体教学在民族学生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134-01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农业类(如植物保护、园艺、森林培育、生物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生物化学被认为是...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比较低,倾听能力也不成熟,在当今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中存在倾听能力发展不均衡、缺乏主动倾听的能力、倾听习惯差,并且欠缺批判倾听能力,这些都阻碍着学生倾听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呢?...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1 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生源情况复杂,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高中毕业生经过三年系统学习,基础相对牢固。但是由于在高中应试阶段,教师在课堂中更加注重语法、阅读、听力及写作的练习,忽略了口语方面的教学。中职和技校的毕业生基础则十分薄弱...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