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转型高校大学生人生意义调查研究

sansa2025

  转型高校大学生人生意义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277-02

  人生意义是积极心理的重要来源。人生意义体验是指个体目前所体验和知觉自己人生有意义的程度。人生意义寻找是指个体积极寻找人生目标的程度[1]。转型高校是指从传统学术型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变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既要达到本科层次的学业标准,又要符合地方应用型教育的特殊要求。与普通高校相比,师资力量、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发展都在转变,故又称转型高校。转型高校大学生的人生意义如何,与性别、文化程度、职务、家庭类型是什么关系,带着这个问题,开始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从转型高校随机抽取7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得有效样本684份,有效回收率96.61%。其中年龄范围18~24岁,平均年龄20.40±1.29岁;其中,男性344人,女性340人;干部176,非干部504人;城市有164人,乡村有516人;属于独生子女家庭的有136人,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有548人。调查时间为2014年3月。

  (二)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转型高校大学生一般情况,包括性别、文化、职务、城乡、专业与家庭类型等。采用人生意义问卷调查,问卷包括2个因子:人生意义体验和人生意义寻找。问卷采用Likert-7级计分,“1”完全不同意,“2”基本不同意,“3”有点不同意,“4”不确定,“5”有点同意,“6”基本同意,“7”完全同意。问卷2因子α系数分别为0.85 和0.82,重测信度为0.705。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1]。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t检验。

  二、结果

  (一)性别、政治面貌转型高校大学生人生意义因子比较(见表1)

  由表1可知,转型高校男大学生在人生意义体验及总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p

  (二)职务、城乡转型高校大学生人生意义因子比较(见下页表2)

  由下页表2可知,转型高校是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人生意义体验及总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p农村的大学生在人生意义体验、人生意义寻找及总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城市(p

  (三)家庭类型转型高校大学生人生意义因子比较(见下页表3)

  由下页表3可知,转型高校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在人生意义体验及总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p

  三、讨论

  调查发现,从性别看,转型高校男大学生在人生意义体验及总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这表明男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高于女大学生。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有一定差异。罗德明等人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的人生意义在性别不存在显著差异[2]。这表明转型高校有其独特的状况,比如生源和普通高校不同,农村生源较多等。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男性更被重视,获得更多的关注,更积极乐观。

  从政治面貌看,是员的大学生在人生意义体验及总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党员。这表明党员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较高。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党员的信仰明确,和国家导向一致,价值观和心态积极。

  从职务看,转型高校是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人生意义体验及总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这表明学生干部的心理幸福感较高。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干部更多地为学校服务,价值有更多的体现,心理更积极幸福。

  从城乡看,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人生意义体验、人生意义寻找及总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城市。这表明来自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较高。这一结果与罗德明的研究一致[2]。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从农村考上大学更不易,自身也能多地体验到幸福喜悦。

  从家庭类型看,转型高校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在人生意义体验及总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这表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幸福感较高。这一结果与罗德明的研究一致[2]。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家庭多子女中能上大学,父母亲友更多夸奖,自身也肯定自己的能力。

  转型高校大学生人生意义调查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民族高校大学生人际冲突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02-03 人际冲突是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会发生的行为。处于“心理断乳”关键期的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并未成熟稳定,社会经验不足,在与同龄人...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所谓科学素养,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都是科学素养的内容。科学素养与科学素质在内涵上是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创新教育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而且高等教育界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全球高等教育已经全面步入了创新教育时代。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差异研究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研究背景 1、大学生就业形势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2016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将超过770万,又迎来一个新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在高校毕业生人...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生数学日记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众所周知,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来说,数学课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从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其效果却并不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目前部分小学数学课堂依然采用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将数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掌握教学技巧,让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一、创设文言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学习兴趣能够推动学生自主地去探究知识,兴趣也是激发学生灵感的主要源泉。圣人孔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