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Moodle课程管理系统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sansa2025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Moodle课程管理系统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和推广,怎样对学生进行正确考核评价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高考课程,在中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学生的成绩单上虽然有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但与高考无关,与学生的成绩名次无关,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期末理论家操作考试方法给学生打出一个分数,这样对学生信息能力,信息素养的评价比较缺乏。因此,转变对学生的评价观念,探索新的评价方法,使评价能够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之转化为终身学习的需要”服务,是当前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评价的重要原则,基于此我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对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考核评价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下面我就以自己在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为例,谈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借助Moodle课程管理系统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作为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标准。

  一、Moodle 课程管理系统

  由于我校学生学习起点不平衡。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起点差异很大,但信息技术教科书在这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解决办法。完全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很难开展课堂教学,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针对我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采用现代教育理论,借助于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课程管理系统有效地研发了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借助课程管理系统Moodle这一平台作为教学载体,教师将课程计划中各单元的内容依次设置于课程页面的各模块内,模块数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每一个模块内教师将本单元的教学用课件,学习辅助资料,课堂练习任务以及作业等教学资源以超链接的方式依次罗列。上课时教师可以使用Moodle 课程管理系统中的资料授课,课后学生可以查看相关课程资料,这样一来就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课程资料的即时性,学生无法回看教师前面授课的课程资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这一平台便于他们回看教师讲过的内容。

  采用这一课程管理系统的优点在于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把每节课上课需要的课程内容资料和练习任务以及作业等上传到这一系统的后台资源库中,在使用时点击相应的超链接就会跳转到相应的内容页面。学生在教师讲解完本节课课程内容后有疑惑的地方可以浏览该系统中的课程资料,每节课教师都会设置相应的作业练习。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不同?型的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先登录系统,选择所学课程页面,点击作业链接,系统会跳转到相应的作业页面,学生根据作业要求完成作业后方可上传作业。

  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电子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学生上传作业后,教师按班级检索查看每个班作业上交数量,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教师查阅后给出批注及分数。

  相应的学生下次登录系统后会在自己的页面内看到教师对自己作业的批阅情况。令我欣慰的是学生在下一次上课时来到机房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很想知道自己上节课的作业情况,所以都会迫不及待地登录Moodle查看自己上节课的作业成绩,并根据老师作业批改中指出的问题对自己前面的作业进行更正。

  二、过程性评价的产生

  通过每节课的作业任务很好地考察了学生每节课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失为一种好的短期检测方法。教师每节课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作业练习,针对每个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是教师对该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一种过程性检测。在这种过程性检测期间也是一种很好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通过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发挥评价对学习者激励,诊断和促进的作用,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这种将记录学生平时学习过程成绩和信息素养养成过程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就把它称为过程性评价。

  在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的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使评价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指导性,从而改善了评价手段,改进了评价方法,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三、终结性评价的产生

  期末考试的主要功能是考察学生所学模块的基本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每学期学期末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师都会设置相应的考试题目,考试题目往往是针对本学期学习内容所设置的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上机操作任务(在内容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小部分相应的书面测试题目),难度较平时的作业任务大一些,通常也是把考试任务放置在Moodle课程管理系统上,要求学生登录后按作业要求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这一考试作业任务。待学生完成考试作业任务后,教师检查学生的上交情况后及时批阅并给出相应的分数。

  最终我们会将对学生进行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按一定比例综合起来得出最终评定结果(这两方面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和量化标准),即为该生信息技术课程最终的学业测评成绩。根据学生的成绩我们给出相应的评定等次,合格者将给与本学科的学分认定。通过建立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学分认定,真正做到改变单纯以学生期末考试评定为期末考试终结性评价与平时学习表现和过程性评价结果相结合的评定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硬件条件的不断提高和普及,Moodle课程管理系统很好地帮助教师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有效考核评价,使评价能够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之转化为终身学习的需要”服务,达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宗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Moodle课程管理系统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农村中学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研究

    科学素养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Conant J.)在1952年首次使用该词。最初将科学素养的概念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赫德(Hurd P.),他在1958年使用...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主动的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探析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87-0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现状和提升

    本文系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思政课题“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现状及提升研究”(项目号Y201533546)的研究成果 党员组织生活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增强组织观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效途径,也是对高校学生...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试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对“中国梦”的含义进行了阐述。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提法亲切,易于理解传播,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论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干部的定位

    一、学生干部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一)学生干部是高等教育的探索者 学生干部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而言是探索者。李大钊有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