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完全学分制下教育教学模式与促进大学生就业初探

sansa2025

  完全学分制下教育教学模式与促进大学生就业初探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阶段,受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爱好广泛追求个性,思维活跃,价值取向多元化。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各行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也高,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社会需要,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完全学分制下实施分流培养与分层教学是一项重要举措。

  一、完全学分制下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完全学分制下的分流培养

  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里,教育更加注重人性化,在知识与能力补给的同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主观意愿,也要参考经济发展现状和企业对人才的能力与专业需求。分流培养是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一个较为悠久话题,早在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就首先提出来“因材施教”,为分流培养打下最古老的理论基础。按照现在的教学理论来说,分流培养是指通过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针对专业兴趣和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设置专业成组选修课,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技能培养方向,学习相关专业课程。这样一来,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的专业高效与便捷。学校还可以按照特定的目标和方向培养专业性人才,把具有相同素质与兴趣志愿的人编制在一个相同单位进行培养,定向培养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二)完全学分制下的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按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不同,结合学生自己的意愿,对学生进行分层建教学班,但不同层次教学班的课程体系、学制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相同。这种模式尤其适合于公共性课程的教学,也适合教学平台于学生人数较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分层一般在学期末或开学前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完成后对应的教学班级自然撤销。由于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综合素质差距不大,因此教师很容易根据班级的共性对课程的教学进行计划、组织和实施。层次最低的班级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中对该课程规定的最低学习要求,层次较高的班级在完成最低学习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程度的提升与拓展。由于课程体系、学制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相同,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之间合理流动,也可以选择固定在较低的层次学习而没有失落感。以某高校为例,大学英语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外语的真实水平,分成A级、B级、C级班,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讲授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同一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教学组织与实施相对简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必时刻费心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完全学分制下教育教学模式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意义

  (一)有助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

  传统的高等教育片面强调知识的专业性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过分强调人才对现实社会环境的被动适应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的十八大提出,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赖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科学有效,完全学分制下的分流培养和分层教学教学模式可以促进高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高校的教学办学自主权逐步下放,给授课教师与学生更自由的授课坏境与空间,放飞思维,活跃课堂,有助于培养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完全学分制的核心是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可以最大程度的尊重学生学习的自由程度。在学生的教学方面,能够在更好尽量满足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选择需要的基础上,使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准确把握市场导向,科学的设置专业、课程,加强实践。由于课程选择的灵活性,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实践课程,大学生学习的领域更宽,学习的知识更加全面和广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课、参加社会实践和就业见习,不断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技术知识与技能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构建,从而提升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效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水平。

  三、完全学分制下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一)突破旧观念的限制,确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观念

  完全学分制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改革,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无疑也是一种冲击,为了培养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提高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校相关负责人及教师都应该改变观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倡导自主化、个性化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设置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课程设置体系

  当前,大学生能够成功就业的前提,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实际操作能力以及适应、创新能力。高校应增强学科与课程设置间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技能培养方向,开设种类多样的专业课课程体系、公共课课程体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课程合理搭配,根据学校特有的学科特点和专业特点将综合实践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相结合,从而加强高校学科与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

  完全学分制下教育教学模式与促进大学生就业初探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探究高职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的新模式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 1、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含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通过体验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它是大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了...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借助活动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做中玩,在玩中寻找学习的乐趣。 一、借助竞赛游戏,调动学习...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及其作用发挥探析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路线方针的积极实践者,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团结带领全体学生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关键作用,是党组织了解学生思想...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浅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来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就需要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更新。而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96-01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能力的高低,会直...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对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路径探索

    高中数学生活化是新课改后提出的重要教学思想,数学作为一门实用科学,对人们生产和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下面谈谈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含义...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