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在高职教育中要注重让学生“尚德”

sansa2025

  在高职教育中要注重让学生“尚德”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173-01

  高职教育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到现今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当前,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已经被大众广为接受,并逐渐被推广的新兴教育模式,依然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基础单薄的高速发展必然会经历“生长痛”,过快的发展进程中遗留和忽视的矛盾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其中对于学生“德”的培育的缺失和不足要引起高度重视。“德”的教育培养往往跟不上社会发展、知识更新的脚步,这是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短板。

  “德”字的本义是“道德”或“品行”,儒家思想中的“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传统的中华美德,这也是当下社会中曾经丢失和急需找回的普世道德标准。成长于这个时代的学生,被动接收到的社会信息大大超出以往任何时期,对他们道德品质、社会责任、价值取向的形成和确立有着太多的干扰。尤其是作为高职教育对象的学生,刚刚成“人”,刚刚离开父母,刚刚踏出一只脚独立的面对社会,尤其需要积极正面的主旋律引导。要清醒地看到,比塑造他们在知识上成才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有优秀的品德、积极的价值取向,让他们能明辨是非美丑、懂得善恶曲直、不为权贵卑躬屈膝、不因挫折消极沉沦,始终充满“正能量”、始终保持民族大义、始终愿意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融合在一起,这是任何教育的基础,也是对我们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继承,“尚德”必然是其中应有之意。

  作为学校要积极弘扬正气,唱响主旋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净土,是学生正式踏入社会前的“小社会”,对于一个人的社会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传授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门技能,但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却不能单单只作为传授一门技能的过程。学校本身的地位和作用就包括了塑造人和培养人,如果仅仅是让学生懂得了点知识,却没有让学生经受“德”上的熏陶和教育,那么学校本身的功能就被严重弱化了。目前,有很多高职院校在硬件建设、专业设置、科研投入等方面紧跟时代步伐,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德”的教育培养没有被重视起来,追求短期效益谋求发展,看的是招生和就业数据,看的是硬件建设规模。没有关注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已经波及到院校这片“净土”,传媒通信带来的极大便利,各种信息铺面而来,让学生难以甄别“对错”,如不加以引导,任其自由发展,必然会有畸形的恶果。这就要求院校加大力量投入,加强对学生思想的研究和引导,在课程设置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通过经常性的开设讲座、第二课堂、公益活动等方式方法,批判错误的社会思想,弘扬传统美德,营造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作为教师要自觉以身作则,当标杆做表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教师在一定意义上是学生的榜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业务精通,还要有优秀的品质气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逐渐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尤其在学生对信息的过滤和接纳上,教师要发挥第一层“过滤网”的作用,及时参与引导,切忌盲目跟风。这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德行好,学生才能“尚德”。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仅仅关注科研教学,更要关注教师的人品德行,把政治觉悟高、思想品质好、积极向上的教师骨干安排到教学一线,并让他们更多的与学生接触。同时,要加强对教师言行的管控和教育,对经常发牢骚甚至对学生传递消极思想的教师予以警告。

  甲午轮回,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关键节点,教育兴国的重任十分艰巨。这个伟大的时代,需要大量的人才充实到各条战线,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去实现伟大的复兴。而培养一批“尚德”的、有知识的、充满正能量的学生就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对国家的最大贡献。

  在高职教育中要注重让学生“尚德”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谈高校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 08-0-01 当前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要适应这种变化,就要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引导学生如何...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技校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探讨

    The thought moral qualities of student in the skill school develop education of study Cai Pu- jun 【Abstract】Vi...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一、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本质 作为21世纪学校艺术教育的工作者,首先应科学地、全面地、准确地把握音乐美育的内涵,并使之与自己的艺术认识相结合,从而能更好地发挥音乐美育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为音乐美育是按照音乐审美的规律,通过音乐...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7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拥有高知识群体的大学生所占的社会比重越来越大,大学生队伍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阶层。因此,大学生是民族...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提升的实践与反思

    高校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一直以来是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圣地"。每所高校也都设计了各个专业的培养计划,学管部门也都有相应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关于学生干部的培养和运用中,大多数教师安排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数学教师提问与学生参与度相关性分析

    一、数学教师提问与学生参与度之间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课程改革,正从根本上变革着教育活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如师生关系、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教学与课程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等,这就必然导致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的变化。在新课程中,教...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