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国内外高校学生激励机制的对比研究

sansa2025

  国内外高校学生激励机制的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163-02

  高校为了使学生努力学习,增加求知的渴望,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励学生进步,逐渐形成了激励机制。激励在管理学中这样定义,是指激励者针对激励对象的需要,采取外部诱因进行刺激,增强激励对象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其按照激励者的要求,自觉行动的过程。简单地说,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激发是调动个体的行动的积极性,鼓励是对个体的行为趋向加以控制。例如高校重要的激励方式是奖学金,就是把这种奖励作为外部诱因,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向学校期望的培养目标努力,奋发学习,全面发展。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两者相辅相成,缺一就达不到最好的激励效果。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规范及制度还都不是十分完善,国外高校的激励机制经验能帮助我们更快地研究、制定、实施适合国内现状的高校政策和措施。

  一、我国高校激励制度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在完善激励机制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尤其在学习方面,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获得奖学金,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奖学金。对学习特别优异的尖子生,可获得国家奖学金(8 000元/年)同时,为了激励不努力读书的学生好好学习,有些学校为后进生设立了进步奖,一方面能使后进生得到更强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使后进生作为榜样继续激励其他学生一起进步。受条件限制,一般进步奖不以金钱来奖励,主要依靠颁发的证书来激励学生。这些在学习方面优秀或者进步的同学都有可能在学校的公告栏上展示,激励着更多学生向他们学习。

  随着知识总量的更新和扩张,高校学生在校园课堂上仅能学到占一生所需量10%左右的知识,其余90%知识要在课下或毕业后不断学习获取。学生在校参加课外活动,如科技创新、文艺表演、体育竞技等活动来发挥自己的特长。但只有极少优秀作品,表演或成绩可以得到一定物质奖励,大部分获得的只有证书和纪念品等。大学活动繁多,各种获奖证书泛滥,这种现状难以调动大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我国大学生中有很多是家境困难的学生,根据新华网最新公布的数字,目前高校贫困生比例近30%,特困生的比例为10%~15%。为了帮助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习,减少生活上的负担,激发起更强的学习欲望,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设立很大程度上激励了贫困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二、美国高校激励机制的现状

  美国的各类高等教育奖学金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校友捐款;二是社会捐款。在美国,国家有国家级奖学金,学校有校系奖学金,系里有系里的奖学金,还有一些社会团体设立的多种形式的奖学金,有基金会、企业、公司、工厂或私人捐助给学院,如香港地产巨头胡英润,早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他于1996年一次性向普大捐款1亿美元,这是全美国有史以来对母校私人捐款数额的第二名。这类奖学金有几十万种,数额从500美元到十几万美元不等,像斯坦福,哈佛和耶鲁这类名校,奖学金数额都名列前茅。因此,美国大学所收取的学生学费数额通常远远低于学校培养一个学生的资金付出。

  奖学金有全额和部分两种,是给予成绩优秀的学生,部分奖学金只减免学费和生活费的一部分。从资助的对象来看分需求奖学金和荣誉奖学金两种,需求奖学金是常见的困难补助资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每年有少量的奖学金是给予资助特别优秀的学生而完全不考虑其家庭经济情况,这种奖学金叫荣誉奖学金。

  美国的激励制度是多元化的。美国教育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课余时间的丰富,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展示自己,同时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美国在这方面奖励也很优厚。如美国很多大学还有专门的体育方面的奖学金,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在学好的同时,也能在体育方面有所建树。像郎平女儿白浪所在的斯坦福大学,如果能拿到全额奖学金的话,就可以省去2/3的费用。此次美国代表团会按照参赛运动员在大运会上的成绩,给他们在申请奖学金方面相应加分,以作为一种奖励。

  良好校园文化是激励机制实施的基础,而寄托校园精神的优美校园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建筑是校园文化的载体。美国十分重视校园建筑、公共设施、雕塑,校徽等实物的建设,来营造蕴含本校校风,学风的独特学习氛围。

  三、国内高校激励机制存在的弊端

  国内现行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学习进步,但促使学生发挥特长,使其全面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我国高校激励机制的弊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奖励点偏向于学习优等生

  “学习成绩好,便一切都好”,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先考虑入等一系列的荣誉光环全部笼罩在学习优等生身上,而学习中下等学生,只能获得如进步奖等少数非物质性的奖励。学习中下等的学生受不到重视,学习态度越来越消极,长此以往,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进而拉开了不可弥补的差距。

  (二)奖学金来源不足且奖学金数额相对偏少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奖励与扶持政策明显力度不够,奖学金的来源只有国家和学校,缺少了来自各级政府与机构的资助。奖学金来源匮乏,激励面积较小,受奖学生少,奖励普及不到更多的学生,难以激发起更多学生奋发学习的热情。

  另外,任何物质奖励应充分体现一定的物质利益,一学期的一等奖学金难以支付一个学生半年的生活费。较少的奖学金对于贫困生来说就是杯水车薪,物质奖励和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差甚远,大大削弱了奖励的作用,使得学习好的贫困生不得不选择兼职等其他方式来获得金钱的供给。在一项调查中可以看出做家庭教师对一个大学生来说就要比争当一等奖学金获得者要容易得多。   (三)重物质奖励,轻精神激励

  在我国大学校园中的激励机制以奖学金的方式为主,把物质刺激与激励画等号,忽略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也忽略了思想教育、精神鼓励的激励作用。同样学习风气、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精神激励方式。

  (四)奖励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普遍注重对成绩的奖励,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课余时间都用来攻读课本,而忽视自身的全面发展。学校应该吸收美国激励机制的多元化特点,建立科学的校园文化,不仅要提高学习和学术气氛,并且要增加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文艺活动,充分活跃第二课堂,这样也可以使有特长的学生有施展的舞台,而不至因为学习不优秀而产生自卑感。

  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有针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业奖学金,又要有针对思想品德,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奖学金,还要有其他各单项奖学金,如社会实践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文体活动奖学金、研究与创新奖学金等物质激励,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刺激学生全面发展。

  四、国外高校激励机制对我国高校激励机制的启示

  在高校中正确使用奖励激励,可以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尽管我国高校已经建立了一些相关激励学生的激励机制,但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对比,不难发现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引进新的激励机制进行补充,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实验,才能形成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励制度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设定目标,全面培养

  我国高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同,分别树立不同的目标,使他们在前进的过程中看到希望,增强信心,调动积极性。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将目标的定位与学生的需要和动机相结合,只要成功地完成任务,就适当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来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起对成功的渴望。

  (二)建立专门的机构,汇聚力量以资助学生

  国外大学拥有专门的资助机构资助来增加本校学生奖助学金的数额,国内高校同样可以尝试此做法。具体可以利用校友,与企业在奖助学金设立方面进行合作,建立的机构在资助学生后可以继续保持联系,定期对学生进行学习和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工作,有助于学生定向发展,成为企业所期望的人才。这样企业在资助的同时也能提高其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三)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

  反映在实物形态上的物质激励,之所以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利用其中的精神因素,因此,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但是精神激励可以比物质激励更能深入全面地激发出学生对学习发自内心的渴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求知,以一种饱满的精神,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必不可少

  良好的校园文化必须以完善的校园设施为支撑,如现代化的实验室、高雅的建筑物、先进的教学设施、快捷的校园网络、赏心悦目的绿地等,使学生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激励和启迪。同时,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创建一种氛围,来陶冶学生情操,构筑健康人格,激励学生不断前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是无声的思想工作,因为良好的文化氛围,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这便是“无声胜有声”的教育艺术力量。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激励机制尚不如国外高校成熟,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关高等教育的制度还不健全,正在摸索前进;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对我国现有的激励机制贯彻实施不彻底,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我们要吸收国外的成熟之处,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切实将激励机制系统地完善起来,为莘莘学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国内外高校学生激励机制的对比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究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工作在我国开展较早,各高校始终把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151-02 信息素质指人们利用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1]。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教育管理激励机制构建

    一、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与激励教育 成功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武昌理工学院提出的,以促进大学生成功为根本目的,通过专业素质教育、非专业素质教育和特殊素质教育(创新素质、特长素质和创业素质教育)三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消除失败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人文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6-0019-02 人文阅读是大学生完善自我,提高人格修养,增强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主要方式。互联网时代,人文阅读...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对策研究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时代。在这样的时代的条件下,传统的媒体难以满足及时、大量传播信息的要求,于是在网络技术的突破中,微博、博客以及微信等迅猛发展――“自媒体”应运而生。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乐于尝试新鲜事物,这使得...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基于职业院校学生阅读现状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探究

    1 职业学院学生的阅读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职业学院学生的阅读特点 1.1.1 以数字阅读代替纸质图书阅读 在新兴媒体和网络资源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新型阅读方式以多样化的文本形式、灵活自由的阅读模式等特点...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