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跨文化理解力现状调查

sansa2025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跨文化理解力现状调查

  1 概述

  在社会发展空前繁荣的今天,国际化是任何领域、任何国家与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除了肩负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吸纳先进教育与管理理念,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神圣使命之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人才。

  2 理论背景

  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CC)是“在不同文化环境中有效和适当运用交际行为以获得预期回应的能力”[1],是跨文化交际的总验收。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三个相互依存的层面:认知层面,即跨文化理解力(intercultural awareness),情感层面,即跨文化敏觉力(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以及行为层面,即跨文化效力(intercultural effectiveness)。跨文化理解力(ICA),代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强调经由对自己与互动对方文化的理解,改变对环境的个人观的过程[2]。跨文化理解力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解文化动态性的机会,并借此降低了跨文化沟通所产生的情境模糊和不确定性[3]。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取实证调查与数据分析方式对研究对象的跨文化理解力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问卷采用陈国明编制、融合了Kluckhohn & Strodbeck以及Condon & Yousef模式的《跨文化理解力量表》(Intercultural Awareness Instrument)[4]。该量表是五级linkert量表,共20题,总分为100,是目前较新且可靠的跨文化理解力测量工具。

  3.2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以下称为“受试方”)为研究对象,选取该校非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作为参照对象(以下称为“参照方”),通过网络及微信等形式发放并收集问卷,受试方共回收完整有效问卷73份,参照方共回收完整有效问卷70份。

  3.3 分析手段

  本研究采用社会科学统计普遍采用的SPSS 19.0为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及参照系问卷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

  4 调查结果

  4.1 基础数据分析

  从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总体情况(表1)来看,受试方的跨文化理解力平均得分为53.7534,比参照方得分(51.4286)高出了2.3248。如表2所示,受试方中值为54而参照方为53,同样高于参照方。但从众数上来看,受试方为50而参照方为53,明显低于参照方。

  从调查数据的集中与离散程度来看,如表1所示,受试方得分极小值为41.00,极大值为63.00,标准差为4.87562,高低分差距相对较小;而参照方得分极小值为20.00,极大值为80.00,标准差为10.07446,高低分间差距明显更大。

  表1  描述统计量1

  ■

  从调查数据的分布来看,如表2 所示,受试方的偏度为-0.210,峰度为-0.551,而参照方为偏度为-0.911,峰度为2.529。由此可见,受试方的跨文化理解力得分结果更接近于正态分布,曲线顶部相对于标准正态分布的峰态更平缓。而参照方相对与正态分布差距更大,曲线顶部相比标准正态分布偏高。这一点从受试与参照双方的频率直方图(图1,图2)上也明显反映出来。

  表2  描述统计量2

  ■

  从图1,图2的频率直方图还可以发现,两组数据在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都存在部分分数段空缺,即被调查对象中没有获得该分数者,这可能与调查对象的总人数有限相关,有待进一步验证。

  4.2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跨文化理解力总体状况

  4.2.1 从总体情况来看,参与调查的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力高于非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但以百分制考量,绝对得分仍然较低,反映出在其在跨文化环境中对文化的动态性认知不够,对沟通中产生的情境模糊和不确定性的理解仍远远不足。

  4.2.2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跨文化理解力水平整体比较趋于集中,个体之间水平差异不大,而非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跨文化理解力则显得更加参差不齐,个体之间水平差异明显,呈现出更加原始的水平状态。这表明通过合作办学相关课程的培养,学生整体水平有一定提升,但总体效果还未达到理想状态。

  5 结语

  调查结果表明,中外合作办学中所涉及的国际化课程对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使他们整体的理解力水平高于其他学生。但从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化人才角度来看,总体效果还很不理想,无论是中外合作还是非中外合作的学生,其跨文化理解力仍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外合作办学中跨文化理解力的培养工作也有待从文化表面特征的理解,过渡到对对立性文化特征的理解,最终实现从对方角度的理解。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跨文化理解力现状调查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中国梦”视野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复兴之路》的展览活动中首次提出来。自此之后,中国掀起一股“中国梦”的热潮。“中国梦”实际上是根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所高度凝练出来的理想蓝图,它是凝...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写作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老师的命题进行写作,在步入高等学堂或是步入社会后还需要运用写作来表达和展示自己,所以说写作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认识...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研究

    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前的一次大作业,是学生经过四年的艰苦学习的一次总结,是学生向老师、家长及社会的一次整体汇报,更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实际的设计任务或项目进行完整、系统的一次综合演练。对教师而言,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食品毒理学动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R99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262-04 食品毒理学动物实验是食品毒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为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改善语文教学现状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这一时期,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要想学生在以后的语文课程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热爱学习语文,就需要教师在这时让学生对语文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才能在学生热爱语文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达到事半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地方性独立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持研究

    引言 自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以来,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为我国的经济繁荣、增加就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支持。2015年6月11日国发[2015]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