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论中学生物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

sansa2025

  论中学生物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一般地说,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人类认真总结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一个很现实的反应,这是人类对自身社会认识的很大的一个进步。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可行性分析

  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针对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发展。如果结合到具体的化学教学,归结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可以归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学生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独立的思维能力是指面对事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在学习上能自主探索,通过自主探索激发自身对学习的求知欲望;在心理上能自行调节,能够针对自己的情况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同时能够正确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和周围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具有可行性。

  (一)中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求知者。接受教育的群体是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中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求知者,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具备并且能够主动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渗透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中学生对社会充满了好奇对书本和社会中的知识充满了求知欲。学生在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和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调动自我主观能动性,主动去了解生物课程学习中的知识所存在的奥秘,以及奥秘对我们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二)中学生物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生物教师的知识传授。但学生接受知识好坏的程度除了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中学生物教师也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生物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以生物学科的自身特点为基础。生物学科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无论是中学生物教师也好还是学生自己也好,都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人。其生活和生存的空间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学生每一天的多种事物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无论是我们周围的环境污染还是动植物的进化,既是社会环境的变化之一同时也可以利用生物上的知识来加以解释。而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也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越深刻,就越能利用生物学上的知识来促进自己对环境、对社会中不良因素的改造,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

  三、中学生物教学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的具体对策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生物上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对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在中学各学科中,生物课程内容与环境保护的内容联系得较为密切。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紧扣中学课程标准和把握中学生物这一门学科的特点,认真钻研并挖掘中学教材内容,找出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结合点,然后在教学中结合点和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讲授,有计划、有目的地把相应的环境内容渗透进去,开展环境教育。生物教师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教师的渗透与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发挥相结合。

  (二)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中学生在学校学习不止是单纯的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来增进和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只有通过不断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活动面才能更有效的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学校第二课堂的开展应该以学校的校园为依托,组织学生从学校的校园做起,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绿色工程”建设的实施是一个很好而又省时省力的途径。这样学生既可以在建设过程中联系到自己在生物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能将自己为学校校园建设做的事情联系起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注重对学校校园环境的保护,无形中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注重学生生态观的培养。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渗透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注重对学生生态观的培养。生态系统的稳定,取决于其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平衡,在一定限度内,人类可以改变这些流量,满足人类对自然资源、物质和能量等的需要。然而,生态平衡又是“脆弱”的,如果人类的活动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固有的平衡,造成环境恶化、生态崩溃,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限制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物本中涉及生态的章节很多,如生态的破坏,对动物的猎杀等都需要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应该努力的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让学生明白自然资源的有用性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论中学生物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随着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模式也由原来的统一分配转变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供需见面的模式,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已完全走向市场。这种政策上的变化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5-0065-02 Abstract: Network culture is a new culture which is developed by...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具体来讲指的是学习者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时学到的知识、获得的情感认知以及应用意识.下面,笔者将就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展开讨论与分析. 一、联系生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法治化建设问题

    一、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内涵 高校进行各项管理事务的基础就是做好学生工作。从本质上讲,依法治校的过程就是高校在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内正确处理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个动态过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在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当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9-0048-04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表现 (一)依赖性强,缺乏担当...

    sansa2025人文社科
  • 网络环境下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148-01 前言 在当前信息化网络时代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并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