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小学生德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sansa2025

  小学生德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小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小学生德育环境来说,学校、家庭和社会分别给小学生的德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问题也可以从具体的表现中反映出来。

  1.学校德育脱离实际。在小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学校的德育占据了主要的时间和地位,它不仅要把握教育事业中德育工作的正确方式,而且在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和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上有着显著的指导作用。学校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而在实际的学校德育中,学校从法纪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劳动教育、心理教育等多个方面开展,扩大了学校德育的范围,造成了德育覆盖面广、德育成果却不明显的现象,偏移了小学德育的目标,加重了小学生的学习量,因此,要把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同时,学校德育的知识化教育使学生只会背些大道理,却没有将德育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造成了知行分离。学校德育的广泛化和理论化,导致德育脱离了实际。

  2.家长对家庭德育意识的淡薄。受到应试教育和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许多家长把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排在首要位置,只注重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家庭对小学生的德育影响关注度较低,最终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学生有着极强的模仿力,除了学校、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大,父母的点滴行为塑造了孩子个人的品德和性情,可以说,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但是许多家长以为只要定期跟孩子进行思想交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就行,忽略了在日常生活里自己的行为表现带给孩子的影响力。家长平时如何对待亲人和陌生人,当面和背地里对他人的评价,如何与人交往,对事件的看法和评论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甚至于家长对学习成绩的过分看重和家长间对学习成绩的攀比,也会让小学生以为学习成绩好就高人一等,导致家长和学生都忽略了道德品质的培养。

  3.社会负面信息给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除了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影响环境,社会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渗入到对小学生的思想影响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手机、平板等现代技术更加普及,小学生从中了解到更多的社会信息,其中负载的负面信息以其极富吸引力的标题、图片进入小学生的视野。小学生的好奇心在社会提供的这些渠道上得到满足,并反过来刺激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小学生正处于可塑性较强的成长阶段,这些负面信息很容易扭曲学生脆弱的道德价值取向,造成人格的不健全。而且,小学生在网络上得到的信息和观点,可能与老师在学校传授的德育内容不相符,造成学生内心矛盾,找不到较明确的德育标准,学生因此丧失了对道德问题的判断能力,无法形成坚定的道德底线。

  二、如何应对三方德育问题

  1.要实现学校德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握德育重点。学校德育要抛开多种思想教育的混杂,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改善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行为为主要目标,培养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为主的公德教育以及其他的社会道德常识教育,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结合热点话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上的思想品德,让他们将这些理论知识化为内在信念,形成正确的道德信仰。此外,学校可以与历史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馆等单位取得联系,带领学生在参观活动中进一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2.提高家长的德育意识,构建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家长作为主要家庭成员,对孩子在为人处世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孩子素质培养的重要影响者。家长应该充分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作用,修身养性,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用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强烈的敬业精神感染孩子,让孩子从自己对父母的尊敬与孝顺中学会尊重长辈;用文明的举止来影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小学生个人良好品行的塑造。

  3.做好了学校和家庭的德育,我们还需要引导学生在鱼龙混杂的社会里,过滤掉负面信息,提高学生的道德鉴别能力。学校和家长应尽量避免学生接触太多不良信息。在学生遭遇不良信息时,正确、合理地给予指导意见,帮助学生分析事件中的道德现象,和学生讨论他们的见解,实现及时、有效的引导。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时事热点,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社会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小学生网络不良信息的监管与筛选。

  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提高对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认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行,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

  小学生德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探索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S着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变化,高职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极易发生偏离,心理健康指数下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提起高速重视,结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进行...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农村班主任用爱心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外出打工,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把孩子留在当地的寄宿学校或者亲戚家生活学习,即使假期也是如此,久而久之,学校和亲戚家便成为这些孩子的“第二个家庭”,而这些孩子就是学校常说的“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的教育...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280-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促进职业院校美术欣赏教学 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引言 与美术相关的职业院校不应该仅仅把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作为教学目标,而应该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创新能力、想象力、...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的探讨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发展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本科生进入大学后首先学习的计算机课程。近年来,许多高校都把该课程列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学校的要求,主要讲授计算机系统平台、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程序...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智力 创新 思维 探索创造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