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论合作养成教育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sansa2025

  论合作养成教育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社会美德。“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理性人都应有的计本道德修养,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素质,更是人之常情。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的泥沙俱下,一些腐朽思潮和不良信息肆意滋蔓,正逐步腐蚀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只知道一味的索取而全然不懂得回报,使得一些学生变得自私自利、冷漠无情,以至于道德水准出现空前的严重滑坡。因此,大学生感恩教育既要紧贴学校、家庭、社会、自身等“四位一体”的教育途径,更要关注大学生的感恩合作教育,注重团体性感恩教育,在学生中培养感恩意识。因此,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是要建立在合作养成教育的基础之上的。

  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首先,当代大学生对父母的关爱养育缺乏感恩之心。笔者在对四个年级1000个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有53.2%的学生在被问到最信任的人是谁时,回答的是自己。只有37%的学生选择了信任父母。可见当代大学生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宠爱、溺爱之下。学生家长尽可能的满足学生提出的所有物质要求,却没有关心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成长需要,使养成了永远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父母对他们的要求稍有不从立即心生逆反。最终,面对父母的养育、关爱,他们不懂感恩、不懂回报,只知索取。

  其次,当代大学生对教师的教诲缺乏感恩之意。教师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又一重要角色。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而且指引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然而,在大学中,有些学生缺乏对教师的尊重,认为教师仅仅是为学生服务的“打工者”,在余教师交流过程中缺少礼貌,态度冷淡,甚至稍不如意即动手打骂。应试教育下教师与学生关注的都是成绩,学生在入学后,关心的最多的是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就业问题的解决。

  再次,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缺乏感恩之情。当代大学生在平时与社会接触较少,缺少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潜意识对周边环境产生敌对、防备心理,缺乏对周围的人的信任感。进而对周围的人缺乏感恩意识,对自己所获得的帮助,不懂得表示感谢。中国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对传统道德文化的教育,这其中就包括感恩教育。如:“投桃报李”、“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前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大影响,经济利益至上的理念成为了当今社会潮流的一股邪风。传统的社会伦理关系、道德建设建构受到了冲击,社会整体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大学生在这样社会风气中成长,也不自觉的产生了“自我利益为核心”、“功利目的至上”的思想意识,使得传统的感恩意识很难主导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

  二、合作养成教育下的大学生感恩教育

  高校感恩教育应大力倡导“友善、团结、互助、和谐”的合作精神,坚持“感恩教育、合作发展”的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践行的作风,培养具有关爱父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精神的新一代大学生。

  (一)在集体精神中培养感恩意识

  当代大学生性格自我,集体合作意识淡薄,在集体生活中总是首先考虑自身利益,难以融入集体之中,进而使得学生对周围的人缺乏感恩之情。因此,学校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团体意识。学校的感恩教育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深入班级,深入宿舍,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感恩讨论、感恩辩论、感恩宣传等活动。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帮助学生规范他们的行为准则和生活规范。并且在情感上培养大学生在团体中感恩情感,使学生之间在交往更加温暖,心与心更加紧密。

  (二)在“四位一体”中培养感恩之情

  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虽然是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但只靠学校感恩教育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四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合力,在学校内形成感恩风气。学校在课堂中要发挥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作用,对学生有明确的引导和监督。另外,学校要积极与学生家庭沟通,提高家长们对感恩教育的重视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家长提高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能力。最后,学校要防止社会不良思想对学生的误导。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友爱情感,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只有“四位一体”,通力协作,大学生感恩教育才能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作用。

  (三)在合作互动中进行情感教育

  感恩教育的核心就是情感教育,辅导员只有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教师与学生之间满怀情感的沟通是师生感恩教育合作互动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在平等、理解、包容的对话气氛下才能够对感恩教育产生理解和认可。其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学生的表率,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因为教师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对学生的关爱才是最好的感恩教育。

  (四)在合作活动中践行感恩教育

  首先,感恩教育要体现在专业的学习实践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在专业学习中合作与分享,要引导学生将感恩意识融入进人生的职业道德中去。其次,感恩教育要体现在学生的社会交往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帮助学生与社会建立良好的社会互动关系,使学生不仅要有“感恩社会”的意识,还要有“回报社会”的行为。如:组织大学生参加当地社会老年服务中的义工劳动。最后,感恩教育要体现在学校的精神文明风气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感恩活动,把老师、家长、学生请到一起、坐下来畅谈心声,为高校师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与感恩之情的和谐校园。

  论合作养成教育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案例行政法课程教学的学生参与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1-0029-03 一、开展行政法案例教学的意义 纵观新中国法学教育历程,法学教育的繁荣自20世纪90年代始,与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有关...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数学新课改也非常重视学科与生活的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再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就教材进行枯燥而机械的讲解,使学生只是机械地、被动地记忆概念、公式与定理。 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从科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析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第三批国家级中等职业示范性建设项目学校,在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等关键环节如何更好地结合与发挥专业优势,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是今后学校专业建设...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41-01 一、礼仪的内涵和传统教育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它是为了表示对神灵的恭敬而出现的对人类行为规范进行的约束行为,发展到...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利用物理实验实现学生能力飞跃

    一、物理实验能力的概念 根据心理学相关知识,能力属于心理特征范畴,是人类完成某一项活动的基本要求,而物理实验则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对于物理实验能力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从广义的角度将其认为...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与前景

    如今,大学生话题成功冲出教育版面,以愈加娴熟的傲然姿态频繁登上社会版头条,短短几载,大学生救人献身事件、校园投毒事件、宿舍大意成灾事件接连不断,到当下愈演愈热的失联案件,一场场悲剧谁在导演?大学生安全教育话题被一只无形的手推举于风口浪尖,当...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