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sansa2025

  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41-01

  一、礼仪的内涵和传统教育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它是为了表示对神灵的恭敬而出现的对人类行为规范进行的约束行为,发展到后来,礼仪文化成为“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也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道德行为规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生活的正常顺序。于个人而言,礼仪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它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礼仪是人们交往的重要行为准则,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社会和道德意蕴。

  礼仪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个人而言,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范围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具有“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

  我国作为“礼仪之邦”,从周朝开始,礼仪教育就成为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周朝就有“六艺”之说,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礼”指的就是礼节学习,包括“五礼”,分别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又将这“六艺”发扬光大,让礼仪教育和道德教育成为儒家教育的重要部分。儒家教育思想中的礼仪教育包含的生活面更广,包括父母、长辈、君主、配偶、子女、邻居、师长、学生、朋友等各个方面,包含吃饭、睡觉、做客等各个层面,儒家思想中的礼仪除了用来进行人际交往之外,还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具有自省的作用。

  上世纪“五四运动”之后,我国的传统礼仪的教育停止了,反而是受我国儒家思想影响的日本和韩国至今还保持着儒家传统礼仪。目前,人们面对自己民族传统的衰落,总是羡慕日本和韩国的国民有修养,殊不知,这种修养正是从中国流传出去的。

  二、我国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礼仪要求大学生在家和父母说话要和气,听家长和老师以及年长的人说话时,一定要坐端正,不能抠指甲、弹琴、摇扇子,在外面见到年长者要主动打招呼,主动让路。但这些基本礼仪在大学生中很少见到。

  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从小就受到溺爱,家里人也很少教育他们要掌握基本礼仪,因此,一些青少年学生缺乏基本的礼貌,尤其是现在,一些大学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只盯着手上的手机。

  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旁若无人的谈笑也是礼仪缺乏的表现,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却是司空见惯的。有些大学生不仅大声谈笑、打电话,甚至和情侣在众目睽睽之下旁若无人地秀恩爱。对这种行为,许多大学生不自知,还将见人不会打招呼,不与人交流当做个性。

  礼仪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服饰,古人的服饰有严格的讲究。但目前,有些大学生只讲究时尚,穿着暴露的衣服也敢在公共场合甚至严肃场合出现,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同时也表现出有些大学生没有正确的审美观。

  我国的传统礼仪讲究尊卑有序,主要表现在要尊重别人。但目前,一些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不尊重别人,这不仅是礼仪缺失更是道德的严重缺失。

  三、提高大学生礼仪素质的方式

  针对目前这种礼仪教育状况,要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质,首先要改变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只重视实用性,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应该在学校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让大学生学习我国传统的礼仪,包括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同时还要学习传统的文化课程。

  除了在学校要学习礼仪文化之外,学校还要将大学生的文明行为作为考核目标,派专人进行监督,将不文明的行为记录下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

  礼仪教育应该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应该在小学就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但最重要的还是家庭教育,我国应当加强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素质,当社会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也不存在大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问题了。

  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多角度鉴赏 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美术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学科,鉴赏就成为其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全面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活动,要让学生在美术自主鉴赏中形成基...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策略

    无论对网络评价如何,网络现今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笔者作为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中,发现有部分大学生在网络、手机的使用过程中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主体迷失行为,如目的性迷失,信息迷航,时间控制感弱化等。有的甚至出现了...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案例行政法课程教学的学生参与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1-0029-03 一、开展行政法案例教学的意义 纵观新中国法学教育历程,法学教育的繁荣自20世纪90年代始,与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有关...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数学新课改也非常重视学科与生活的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再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就教材进行枯燥而机械的讲解,使学生只是机械地、被动地记忆概念、公式与定理。 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从科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析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第三批国家级中等职业示范性建设项目学校,在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等关键环节如何更好地结合与发挥专业优势,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是今后学校专业建设...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利用物理实验实现学生能力飞跃

    一、物理实验能力的概念 根据心理学相关知识,能力属于心理特征范畴,是人类完成某一项活动的基本要求,而物理实验则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对于物理实验能力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从广义的角度将其认为...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