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多角度鉴赏 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sansa2025

  多角度鉴赏 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美术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学科,鉴赏就成为其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全面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活动,要让学生在美术自主鉴赏中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展现美术鉴赏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行论述。

  一、为何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育重点应放在“绘画技能”的培养和锻炼上,即便是有鉴赏课也是教师对相关内容欣赏之后,传授给学生,学生对鉴赏课的学习活动就是“背诵”,背诵画家的绘画风格,背诵著名作品的手法、意境等等,可这样的过程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那么,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鉴赏能力的提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众所周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美术作品鉴赏也是一样,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在鉴赏中准确地抓住作者的绘画思想,还要要求学生形成自己的鉴赏思路,这样才能对作品中包含的思想情感有所了解,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次,鉴赏能力的提高能够感受艺术的魅力。美术作品种类很多,包括素描、色彩、速写、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抽象美术、意象美术、具象美术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展现的美也不尽相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散发的魅力也是不一样的。而鉴赏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相关艺术作品的魅力,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1.激发学生鉴赏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鉴赏活动的动力,也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基础。也就是说,在鉴赏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鉴赏活动的参与度。那么,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呢?如,在教学米勒《拾穗》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鉴赏活动开始之前,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我国的一些“拾穗”场景,虽然对很多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是,也是有一定的熟悉感存在的,接着,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拾麦穗”的认识,最后,再引导学生去欣赏这幅画,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呕心沥血地赞美歌颂的农民的形象。

  2.欣赏大量美术作品

  欣赏大量美术作品是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锻炼学生鉴赏能力的保障。所以,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进行美术鉴赏,要确保学生在个性展示,在不同作品的欣赏中形成自己对美术作品的认识。

  例如,引导学生鉴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比如:有的学生从作品中人物的手势、眼神和行为等方面进行了鉴赏;还有学生从神态进行了鉴赏;更有学生从作品的背景进行了鉴赏;还有学生从作者的绘画风格进行了鉴赏等,总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鉴赏,不仅能够锻炼能力,而且大量的作品鉴赏也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美术鉴赏能力培养中需注意的事项

  1.缺少鉴赏意识

  学生鉴赏意识的缺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鉴赏活动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根本没有自主鉴赏的意识,只是在等待教师对作品的鉴赏,严重不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其次,学生对鉴赏存在畏惧,不愿意用心去观看,总是在看过别人的鉴赏评论之后,再进行鉴赏活动。总之,这些因素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学生鉴赏意识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2.鉴赏太过理性

  通过一段时间的鉴赏活动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作品鉴赏总是脱离不了对作品线条、手法、绘画技巧的欣赏,很少有学生能看出作品背后的意义,严重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尤其是随着学生基本美术知识规律、绘画技能的掌握,导致作品中包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不到体现,也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有效的鉴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认识到美术鉴赏的重要性,要借助多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而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角度鉴赏 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大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策略

    无论对网络评价如何,网络现今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笔者作为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中,发现有部分大学生在网络、手机的使用过程中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主体迷失行为,如目的性迷失,信息迷航,时间控制感弱化等。有的甚至出现了...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案例行政法课程教学的学生参与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1-0029-03 一、开展行政法案例教学的意义 纵观新中国法学教育历程,法学教育的繁荣自20世纪90年代始,与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有关...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数学新课改也非常重视学科与生活的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再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就教材进行枯燥而机械的讲解,使学生只是机械地、被动地记忆概念、公式与定理。 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从科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析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第三批国家级中等职业示范性建设项目学校,在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等关键环节如何更好地结合与发挥专业优势,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是今后学校专业建设...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41-01 一、礼仪的内涵和传统教育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它是为了表示对神灵的恭敬而出现的对人类行为规范进行的约束行为,发展到...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利用物理实验实现学生能力飞跃

    一、物理实验能力的概念 根据心理学相关知识,能力属于心理特征范畴,是人类完成某一项活动的基本要求,而物理实验则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对于物理实验能力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从广义的角度将其认为...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