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B

sansa2025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B

  所谓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进行认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疑惑,同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因而小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当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科学探究活动是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方面开始的,因此,问题不仅要是渗入整个科学探究活动之中,还要渗透到科学探究活动每个阶段的开始。基于此,教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目前教师应当探究实践的课题。

  一、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提问的欲望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世界保持着强烈好奇心,思维活跃,对于外界事物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这种心理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但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便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因而,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创建一个平等、自由、宽松和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民主、平等、和谐。同时,教师也要适当鼓励学生,妥善运用教学体态语言,允许学生在学习当中提出一些奇思妙想的问题。而当学生提出偏差较大、无关紧要的问题时,教师也需要耐心解释,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及适当给予学生赞同的目光。学生在这种平等、轻松、民主的气氛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一些科学知识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能够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班级之间进行。合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心,让小学生敢于回答问题,还能够使得一些不敢提问的学生转变为敢于提问。同时,教师对于这些提出不同问题的学生,需要及时给予关爱和鼓励的目光,尤其是一些学困生,更要着重关注,对于学困生提出的问题,要有耐心地回答。

  比如说,在三年级小学科学课当中,学到《蚂蚁》这一篇教学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捕捉一些蚂蚁,在课堂中将蚂蚁放入特定的生物盒中,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放大镜去观察蚂蚁的外貌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也会相应地产生一些疑问,蚂蚁是先天长了翅膀还是后天长出来的?蚂蚁还有哪些种类?蚂蚁是群聚生物,那么它们搬运的食物也是分食吗?蚂蚁有口腔和牙齿吗,它们是怎么进食的?蚂蚁是怎么分工的?

  二、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敢于提问

  小学生提问大多广而杂,千奇百怪,虽然有着主动提问的意识,但是所提出的问题并一定是重点或者难点,问题质量不高。这就使得这些问题的提出不能够有效贴合所学知识,甚至学生会提出与学习内容完全没有关联的问题。因而,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教授给学生有效的问题提问方法。

  1.教师要使学生养成一个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同时独立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取出相关的问题。比如说,在学习教学知识点《热胀冷缩》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开水烧开的时候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小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会有疑问,如“水烧开之后为什么会外溢?”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必要的猜想,“可能是因为水的热度超出了范围”“可能是水壶里的水受热膨胀了”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猜想,和答案的验证都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到科学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再比如,学习教学知识点《淀粉的踪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淀粉和碘酒,上课时在学生面前将淀粉和碘酒揉搓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淀粉逐渐变黑的现象,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学生便会主动询问,为什么淀粉会变黑?碘酒还会使什么变黑?会不会变成其他颜色?这些问题的产生会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更深,学习也会更有兴趣。

  2.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从而提出更加具有价值的问题

  所谓具有“价值”问题是指,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去追寻问题原因,能够让学生去进行思考,从而解决的问题。这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是教学中存在的“好问题”。比如说,在教学三年级科学教材中《饲养小动物》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养一些比较容易存活和饲养的动物,如蚕。同时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蚕喜欢吃什么?”“蚕要多久才能蜕变成蝴蝶?”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开阔视野。

  最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去记录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慢慢发现研究解决,还可以分享给老师和同学,利用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课堂学习中也能够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会问问题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之前,需要培养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让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创建一个丰富的课堂情境,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求知欲和有问题提出,养成正确的学习方式。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现的,因此会使得学生不敢提出质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根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去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采用电子媒体、实验等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有目的、有内容的问题情境。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创设独特的问题情境,在问题讨论中产生探究的欲望,相互之间进行竞争,从而使得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思维在讨论中发展。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得学生多层次和开放性地去研究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比如说,在学习《纸的秘密》时,便可以将教学活动分为四个环节:其一,活动引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纸张,创设相关情境,使得学生产生疑问,对于纸张的来源、规格样式、用途产生探索欲望;其二,探索研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通过事实来验证理论知识;其三,活动扩展,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查阅各种资料,从而发现纸张更多的隐藏信息,提高知识储备;其四,进行收集,由于纸张的不同特性,会产生不同的用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纸张收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去实际感受物体特性和用途之间的直接或者是间接关系。在这四个教学活动环节之中,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提出更有质量的问题,亲身去体验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扩大学生视野和知识层面,使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妥善对待学生的各种提问,从而让学生在教师肯定和积极的评价之中提高问题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各种问题进行筛选和鉴别,在这些问题中找出在课堂中更值得研究的问题,让学生相互探讨,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提问过程中,也要给予适当的眼神、语言和动作鼓励,比如说,在学生提出问题之时用赞赏的目光看着学生,说一些“你的想法很好”“这个问题很棒”这类积极性的语言,可以运用鼓掌等方式去肯定学生。

  总之,教师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敢于提问、想提问以及会提问。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B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生数学日记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众所周知,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来说,数学课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从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其效果却并不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目前部分小学数学课堂依然采用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将数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掌握教学技巧,让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一、创设文言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学习兴趣能够推动学生自主地去探究知识,兴趣也是激发学生灵感的主要源泉。圣人孔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同学们的体质和健康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为了促进小学体育教育以及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有效推进素质培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交班人,我们不但要转变当前来说教育制度和教育对策,还要在体育中注入整体的人文元素。 一、在体育课堂上宣扬体育文化...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关于以学生为本,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本文对“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出现的必然性进行了探讨,提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本”理念,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注重的要点:全面发展,综合性提高;培养兴趣,自主学习;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一、“以学生为本”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sansa2025人文社科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角下的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160-02 大学生社团文化指的就是在社团的长期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文化氛围与精神财富,同时也包含承载这些事物的物质载体与活动载体,也就是说,...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语文教学生动化发展探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5.112 1 引 言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化修养、科学涵养,传统的课堂教学程序刻板,枯燥乏味,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