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现当代小学生学习国学之我见

sansa2025

  现当代小学生学习国学之我见

  “国学”一说,最早见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为中华人民上下五千年经典文化和智慧精髓的总称。学习国学,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也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时代的呼唤与要求。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文化侵入中国。中华文化备受摧残,特别是“文革”动乱中的十年,更是全民批孔。使中华文化遭受到重大打击。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国学热,大人小孩都学国学比如《论语》、《三字经》、《弟子规》以及练习毛笔书法,开展媒体汉字英雄等等。现结合国家教育部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和小学生实际认知情况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大纲要求及学情分析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逐步加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从而全面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

  小学阶段学生基本处于6-12岁,儿童期还是理智的睡眠时期,儿童的智力还处在感性阶段。此时的智育和德育不能操之过急。但心理充满了对社会的喜爱和好奇。卢梭认为,人生之中最关键的时期就是从出生到12岁。此时的教育在于让孩子接受美好和正面的事物。从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接受特点和兴趣出发,精心选材,选些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学精粹读物。以流畅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来引导学生,为学习和了解国学知识搭好良好平台。因此小学生的国学读物就应该有很强的针对性、层次性以及适应性。

  二、学生国学读物选

  中华典籍是我们文学史上灿烂的经典型作品,也是令世界瞩目的瑰宝。是不是所有的国学都适合小学生读呢?如果不是,那么又应该如何选择?

  我国传统国学典籍按经、史、子、集四类划分。“经”指的是我国古代社会中的政教、行为纲常、伦理道德的规范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儒家经书之精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尚书》、《礼记》、《诗经》等等。

  “史”指的是记载历史兴衰景观、各类人物和制度等的历史的书籍,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此外,中史、野史、地理态、政书、职官、时令等也都归入史部。史学代表作《国语》、《战国策》、《史记》、《三国志》。

  “子”指的是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辈出、百家争鸣。并且每家都有著作专辑仅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诸子百家辉煌代表作《孙子兵法》、《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荀子》。

  “集”指的是历代作家的散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一人专著的称为别集,会选多人的作品叫做总集,有关诗的集被称为诗集。古典文学史的精髓《楚辞》、《菜根谭》、《世说新语》。

  此外启蒙国学读物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朗朗上口,适宜给初入学的读者使用。而且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比如三字经开篇写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告诉我们人在出生的时候,本性是善良的。大家所处环境受教育程度不同,以致每个人的性格和行为也会出现不同。“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对环境选择非常重视,为了找到适合孟子读书学习的地方居住,曾三次迁居。让学生从小知道环境的重要性,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则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深刻的告诉学生们一个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那么等到年纪大了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何谈作为呢?就像玉石一样不经过打磨不能成为珍贵的饰品。“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通过简短的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学生们应该从小知道尊敬兄长、尊敬他人。通过简单、易懂寥寥几个字就把故事意思讲给了学生,学生易学,老师易教。属于好国学教材的标准。

  《千字文》“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钢。资父事君,日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学优登仕,摄职从政。”简单、明了的语言说明云气上升遇到冷空气就形成雨,夜晚气温下降露水就结成霜。丽江水中盛产黄金,昆仑上盛产美玉。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儿童的读本,被誉为“童蒙养正宝典”。总述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只有简短的1080字,360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教导孩子怎样孝顺父母,怎样尊重长辈。还有生活中的一些应对之礼。如果不重视扎善根,只重视枝叶繁茂。即使“读破五车书”,满腹经史子集,到头来不但事业无成,还会害人害己害社会。所以组织好学生学习好的国学是重要的选择。

  三、读国学顺序

  古籍记载“为学者,必有初。孝经通,小学终。至四书,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读书求学问要讲究方式方法,读书也要有顺讯。《孝经》从头到为就讲了一个孝字。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把《孝经》的道理理解透彻了,才能去读四书五经,只有把经子集读好了,才能去读诸子百家的书籍。只有遵循研究学问的方法和原则,才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国学是国家和个人立国立命的根基。学习国学能从中汲取智慧,能壮大成长力量;我认为小学生学习国学是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对于国学读物的选择,应该考虑先后顺序、难易程度、学生接受能力多方面因素。读本应该以形式简短、内容丰富、情节有趣、故事动人、教育意义突出的启蒙性为准。

  现当代小学生学习国学之我见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素质教育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质量

    词汇是学习英语其他部分的基础,不论是短语的学习,还是阅读的学习,又或者是写作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它是组成句子的基础,就好比我们学习的汉字,它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组词造句成为新的含义等。总之,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质量对英语课堂价值的实现,对学...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刍议当前艺术类院校的学生钢琴能力培养

    钢琴是目前我国普及程度最高的乐器之一,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钢琴课是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钢琴演奏能力是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必备技能,与其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密切相关。相关调查显示,钢琴是艺术类院校学生工作中使用率最高的乐器。因此,...

    sansa2025教育师范
  • 促进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三大要务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4)05?0060?05 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是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面对改革开放后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冲击,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各类高校深刻认识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了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5月4日的五四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23-0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渴望获得知识,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刍议大学生村官有序分流机制的完善

    为了加速新农村的建设,我国推行了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农村基层输送了高素质人才,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推行与实施也引发了一定的问题,其中,大学生村官的分流就是一项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当前,我国虽然已...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