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不公影响研究

sansa2025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不公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我国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公平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原则。大学生就业是否公平是衡量社会公平体制是否健全的重要准则。行业特色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化,行业特色高校大学生也和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一样,面临就业不公平待遇问题。

  1行业特色高校大学生就业不公的现状

  1.1就业机会不平等

  美国学者罗尔斯说:“在社会的所有部分,对每个具有相似动机和禀赋的人来说,都应当有大致平等的教育和成就前景。那些具有同样能力和志向的人的期望,不应该受到他们的社会出身的影响。”机会平等是针对现实社会中,不分肤色、性别、国籍、派、宗教信仰等,让每个人都有获得自己所期望的政治地位和谋得财富的条件。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逐渐白热化,及时获得就业信息,掌握就业先机,成为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然而,当前行业特色高校大学生在就业中却面临着就业机会不均等现象,一方面,为了保证本单位子弟的就业率,单位内部采用消息封锁的手段限制其他求职者参与竞争;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占有量的大小对就业信息的获取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即社会资本“代际效应”。所谓代际效应,是指下一代依靠上一代所拥有的社会关系在就业市场上轻而易举就获得了别人羡慕的工作。就业机会的不均等,是导致特色行业就业不公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1.2就业规则不对等

  规则公平要求社会成员在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面对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都必须正确地、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在就业领域,规则公平是指求职者在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应平等的对待所有求职者,在其它条件相当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制定不合理的规范和准则来限制就业者参与竞争。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垄断性企业人才高消费现象越来越严重,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不仅对求职者的专业严格要求,而且对其毕业院校也加以限制。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企业为了照顾员工子弟,通常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职工子弟,对员工子弟放宽限制条件,在我国部分行业特色高校的双选会上,有些用人单位会制定出很多条件来限制非职工子弟参与竞争,如要求求职者填写父母及亲属是否在本行业工作以及工作岗位情况,或在招聘条件上标出“职工子弟优先”等字样,为职工子弟量身定做一些招聘条件,即“萝卜招聘”等。

  2行业特色高校就业不公带来的社会影响

  2.1阻碍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胡锦涛指出,当前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战略基地,对于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当前大学生就业不公现象的存在,致使人才流动滞后,一部分优秀人才由于受到不公平就业机制的制约,被排挤到低层次的就业岗位上,致使大量优秀人才被闲置和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就业人口中的新生力量,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支撑,更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掌握着大量的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是国家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体。行业特色高校是我国培养高科技专业性人才的地方,为特色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行业高校大学生就业不公平现象势必将阻碍专业性优秀人才的才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成本角度讲,当前教育高消费的形势下,国家培养一个专业性优秀人才要耗费比普通专业学生更多的财力和物力,人才的闲置,就业的不公正待遇,是对我国教育成本的巨大浪费。

  2.2妨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原则。大学生就业是否公平,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是考量社会主义就业是否公平公正的重要标准。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和谐社会的构建。行业特色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大学毕业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行业特色高校是为特色行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战略基地,就业不公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有碍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会加重社会分层,给非行业子弟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增加社会矛盾。这一现象的存在,给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重大威胁。如果不及时加以防范,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更有可能带来严重的政治问题,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进程。

  2.3不利于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就业是教育的最终结果。高等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生力军,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评价。大学生就业实现机制是否健全,能否顺利实现就业,更是关系到高等教育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在当前教育高消费的现状下,一个普通家庭要培养一个大学生所付出的成本是相当高的,当前就业不公现象的存在,使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生和家长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值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社会资本作为主要的就业投资途径。大学生就业不公现象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宣告接受高等教育是无用的,即“读书无用论”。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愿意再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子女的高等教育方面,而是着重建立社会关系。一些家庭不堪承受日益增加的教育投资而迫使子女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这一现象与我国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长此以往,终将导致高等教育功能大打折扣,阻碍高等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   2.4不利于企业员工管理

  管理者对员工的有效领导,有利于培养企业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政策和决策的执行力,因此,对于职工的有效管理是管理层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特色行业招聘的人员中一部分是职工子女,在家庭背景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行业子女的父母是企业的职工、干部或领导,他们以父母作为靠山,作为背景,作为他们骄傲的资本,极有可能要求企业对其进行关照。而企业与其长辈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近亲繁殖的怪圈中,管理层只能想方设法的尽量照顾,结果导致企业队伍结构臃肿,出现问题不好管理。

  2.5有碍于企业人才素质的提高

  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21世纪,是人才竞争时代,当前世界上所有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其整体的人才素质水平有重大影响。但是,由于行业内招制度的存在,一方面,由于行业子女可以依赖企业,导致他们容易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应有的竞争观念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制度和条件的限制,企业发展真正需要的专业性高端人才无法进入企业,造成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不能合理流动,长期的内部招聘,致使企业缺乏真正的“新鲜血液”,人力资源结构受困,人员素质不能得到提高。

  3克服行业高校就业不公影响的对策

  3.1加强完善社会主义就业市场体制

  党的十五大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健全宏观调节体系,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劳动力市场,打破地区封锁和部分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垄断性企业所沿用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用人机制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劳动体制改革,消除壁垒,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完善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就业市场机制的监察力度,为求职者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就业平台,提高就业的透明度和公允度,对大学生就业公平的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继续加强法律学习,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

  平等就业权是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一项重要原因就在于大学生就业公平法律知识欠缺,此外,由于大学生初入社会,维权意识相对较弱,从而助长了用人单位的气焰,促进了就业不公的发展。因此,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公平法律意识的培养,增加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他们辨别就业不公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维权意识。

  3.3完善大学生就业公平法律

  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就业公平法律,但是却没有针对大学生而专门制定的就业公平法律。另外,国内对于就业不公的法律界定不够明确,且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尽快制定一套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就业公平法律法规,明确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求职者在就业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特别是针对特色垄断性行业制定一套切实保障行业特色高校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利的法律法规是实现其毕业生平等就业权的重要制度保障。

  3.4实现执法责任制,提高法律执行力

  就业公平法律的执行力弱是当前制约大学生就业公平保障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政府已经制定了一些措施来保障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但是大学生就业不公仍屡屡发生。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就业公平法律执行部门,各机关对于大学生维权问题的权责不明确,存在管辖责任不明确的现象。因此,在完善就业公平法律的基础上,提高政府有关部门执法以及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为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维护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提高就业公平法律执行力,创造良好的平等就业空间成为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利实现的重要条件。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目前的重要战略任务,就业是否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而目前行业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不公现象必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行业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不公平现象,并及时的采取措施来改善当前现状。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不公影响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究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工作在我国开展较早,各高校始终把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151-02 信息素质指人们利用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1]。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教育管理激励机制构建

    一、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与激励教育 成功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武昌理工学院提出的,以促进大学生成功为根本目的,通过专业素质教育、非专业素质教育和特殊素质教育(创新素质、特长素质和创业素质教育)三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消除失败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人文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6-0019-02 人文阅读是大学生完善自我,提高人格修养,增强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主要方式。互联网时代,人文阅读...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对策研究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时代。在这样的时代的条件下,传统的媒体难以满足及时、大量传播信息的要求,于是在网络技术的突破中,微博、博客以及微信等迅猛发展――“自媒体”应运而生。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乐于尝试新鲜事物,这使得...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基于职业院校学生阅读现状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探究

    1 职业学院学生的阅读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职业学院学生的阅读特点 1.1.1 以数字阅读代替纸质图书阅读 在新兴媒体和网络资源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新型阅读方式以多样化的文本形式、灵活自由的阅读模式等特点...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