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小学生(高段)课外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

sansa2025

  小学生(高段)课外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读物的影响,提高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下面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人是环境的产物,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当重视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从而激励学生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在营造课外阅读氛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第一,开放学校图书馆,教师和学校领导积极鼓励学生进入图书馆进行图书阅读和借阅。第二,在学校内明显的地方设置读书栏,分享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书,摘选其中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第三,各个班选拔课外阅读学生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影响其他学生,鼓励其他学生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第四,定期举行课外阅读竞赛,通过知识问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经典课外读物的阅读情况,并通过颁发比赛奖励鼓励学生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

  二、多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教师的激发和引导下产生的,可以说,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至关重要。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采取多角度、多层面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此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策略:第一,教师牵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目标读物和学生一致,并在课堂上自然地将阅读感悟感情饱满地分享给学生,并且一定要将图书中最吸引学生的内容讲述出来,营造一定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在课文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趁着课文内容仍然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较为容易地使学生对教师所推荐的课外读物产生阅读兴趣。第三,要求学生每天进行二十到三十分钟的课外阅读,并在课堂上随机邀请学生对阅读感悟进行简单分享。这种给予学生适当的阅读压力的方式,在实践中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学生之间的相互鼓励和带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的话反而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而学生之间相互的鼓励和带动,更能起到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兴趣培养作用。通过学生之间相互的鼓励和带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可行的策略。第一,在班级内部设置一个阅读园地,张贴一些和优秀课外读物相关的海报,并由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学生担任阅读园地负责人。第二,举办图书搜集活动,每个学生带两到三本自己读过的课外读物充实到阅读园地中,由阅读园地负责人进行记录和保管,其他学生则可以通过负责人进行图书借阅。第三,在班级内将学生分组,并保证每组中都既有课外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又有课外阅读能力弱的学生,经常举办一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考察一些经典的、常见的课外读物中的相关内容和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比赛成绩,对成绩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并对个人表现较好的学生另行办法奖励,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四、教会学生良好的阅读方式

  在很多时候,小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并不是因为课外阅读本身趣味性差,而是因为一些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式,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耗时耗力,却没有感受到足够的阅读快感,因而丧失了阅读兴趣。因此,教会学生良好的阅读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在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榜样的姿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正确引导,将科学合理的阅读步骤清晰地讲述给学生,并通过实践阅读帮助学生正确掌握。一般来说,小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应当采取的正确的阅读方式是,首先,根据阅读取向选取适宜的课外读物,在这方面教师必须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选择健康、向上、积极、语言优美、富有趣味性的课外读物。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当采取泛读和精读结合的阅读方式,对于科普性强的读物,应当精读,对于语言优美的文字片段,应当精读,对于简单叙事、内容单一的内容,应当泛读,并提取其中的精华。再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在阅读过程中或者阅读后做笔记的习惯,简单记录当时的阅读感悟和阅读所得,并摘抄读物中语言优美的文字片段,或者记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最后,对于一些经典的、百读不厌、对学生有良好的启发和教导作用的读物,教师应当倡导学生反复阅读,使书中的道理和所传达的价值观更加深刻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取向。

  五、结语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拓宽学生知识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倡导和引导学生进行适宜的课外阅读,通过系统化、合理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真正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所在,发自内心地去进行课外阅读,获得最佳的阅读体验。相信通过系统化、全方位的培养,一定可以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养成课外阅读习惯,产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自发地投入到课外阅读的海洋当中。

  小学生(高段)课外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农村中学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研究

    科学素养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Conant J.)在1952年首次使用该词。最初将科学素养的概念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赫德(Hurd P.),他在1958年使用...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主动的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探析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87-0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现状和提升

    本文系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思政课题“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现状及提升研究”(项目号Y201533546)的研究成果 党员组织生活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增强组织观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效途径,也是对高校学生...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试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对“中国梦”的含义进行了阐述。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提法亲切,易于理解传播,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论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干部的定位

    一、学生干部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一)学生干部是高等教育的探索者 学生干部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而言是探索者。李大钊有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