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计算机教学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sansa2025

  计算机教学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b)-0000-00

  现代社会中,无论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大量软件的应用提高了办事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促使了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计算机不是一个静态名词,这个设备硬件的更新速度超乎了人们的想象,也正是这种设备更新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硬件更新的同时,各种软件更是与日剧新,软件的更新速度要求人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这种现实情况给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带来了严峻考验,这就需要计算机的课程教学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一、现代社会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实要求

  当今的时代,高校和社会不应相互脱节,而是应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应该积极实施开放式办法,在承担传播文化知识的重任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实施与社会需要对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来开展教学工作。

  1、讲授前沿性理论知识

  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不仅仅向学生讲授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还应讲授前沿性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知识的最新发展动向,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学生毕业后他们所学的知识就不会存在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情况,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不至于出现去专业培训机构接受再培训的情况。

  2、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

  一些院校的毕业生,计算机能力中,存在着理论功底很扎实、但动手能力不足的情况,这种现象也是让一些用人单位比较头疼的问题,这就具有高校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积极从事各种操作系统的安装,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和办公软件的应用,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故障检测和排除,计算机网络通信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设计与操作等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办公业务处理能力

  高校毕业生的最终去向还是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注重毕业生办公业务处理的能力情况,而不是仅仅查看一些登记证件,这就需要高校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积极讲授一些企业常用办公软、简单图形设计技术、企业常用硬件、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等内容,并安排学生积极从事相关实践活动,通过四年的学习,提升办公业务的处理能力。

  二、计算机学科授课内容的调整

  高校内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最基础的就是讲授一些基础型理论知识,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做好铺垫。计算机学科又具有很强的应用型,教师在理论授课时,重点应向应用型倾斜,应结合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更新情况开展授课,授课内容也不应一成不变,应根据变化适时进行调整。

  1、把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情况纳入授课内容之中

  现代大学生要一般会在高校中渡过3-4年,当然,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又会在校园中多渡过几年。就以3-4年而论,这个时间跨度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就会更新好几次,软件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教授授课内容如果一层不变的话,就等同于讲历史课了。教师应把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情况积极讲授给学生,例如操作系统,一般院校都主讲windows XP的操作情况,可是win 7操作系统已经大范围使用了,教师就应把这种新的操作系统的的运用情况讲授给学生。

  2、加大课程内容的改革力度

  部分学校计算机课程重在传授理论知识的现状,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应积极调整计算机学科的课程内容,增加一些实用技术的讲授时间,向学生讲授PS、CAD、3DMAX、FLASH、JAVA等专业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软件,提升职业竞争力。

  3、调整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的时间分配

  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相关操作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而言,除了进行理论学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从事大量的操作实验,只有实验才能提高动手能力,掌握相关软件的运用。部分院校存在重视理论授课的情况,理论课时比重更大一些,实践课程的课时相对不足,实验课程的重视力度也不够,这种情况与计算机的教学规律不相适应,故此,一些院校应适当加大实验课程的课时比重,通过强化实验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

  从本质上讲,学生计算机技能的掌握情况,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我国高等院校和计算机学科的授课教师应积极实施教学创新,以培养学生应能能力为导向,实施多元化教学。

  1、实施多媒体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班级式教学已经逐渐转变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途径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的学习意识,教师可采用如传统模式和多媒体相结合方式,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可分工协作进行实践操作,通过采用应用化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拥有学会应用这种技术的信息和热情。

  2、实施分层次教学

  在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课程学习时,由于学生之间的悟性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所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能力也不同,为了能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大的进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分成一组,使其能够产生出更多的创新,另一方面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通过良性的引入和指导,使他们尽快掌握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

  3、开展互动式教学

  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应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技术之间的互动。在师生互动方面,教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助为辅,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依此延伸,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互动,他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容易形成良好的互动气氛,可以不断自我挖掘,相互协作,培养他们的大局观;学生与多媒体之间实施互动,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

  总之,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在开展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时,应积极创新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发挥教学能动性,把教学的主动权完全交给教师,让教师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授课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计算机教学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农村中学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研究

    科学素养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Conant J.)在1952年首次使用该词。最初将科学素养的概念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赫德(Hurd P.),他在1958年使用...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主动的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探析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87-0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现状和提升

    本文系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思政课题“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现状及提升研究”(项目号Y201533546)的研究成果 党员组织生活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增强组织观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效途径,也是对高校学生...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试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对“中国梦”的含义进行了阐述。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提法亲切,易于理解传播,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论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干部的定位

    一、学生干部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一)学生干部是高等教育的探索者 学生干部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而言是探索者。李大钊有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