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浅谈学生诗词审美活动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sansa2025

  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对增进学生文学基本素养的重大意义,自然也毋庸赘述了。但较之于当前的阅读、写作教学研究,古诗词教研则显得相对滞后。恕笔者直言,当今的古诗词语教学起码存在三种不良倾向。一是语言化倾向,许多人把古诗词鉴赏课几乎上成了文言串讲课,只注重诗词句义的静态演释,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概念化倾向。许多人反古诗词意境地赏析变成了冷性的“诗物”与“诗情”的简单对照,忽视的学生审美心理素质的培养。三是支解化倾向。许多人把一首诗词的整体赏析变成了单调的诗词词句的局部分析,忽视了诗词鉴赏的有机性和整体功效。这些倾向不能不令人感到,当今的古诗词教学似乎还缺乏一种关键性意识,那就是如何发挥学生主体在诗词审美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浅谈学生诗词审美活动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笔者以为,古诗词教学过程应当是完整合理的艺术审美过程。从美学角度看,这个过程必须突出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强调学生主体对审美对象展开活跃的心理活动,使学生主体在追寻和发现中得到无穷乐趣。休谟曾提出,美“只存在于鉴赏者的心里,不同的心会看到不同的美”。①杜卡斯也认为,在审美领域,“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独立思考的绝对君主”,唯有自我,才是“最终的、不会有错误的判断者”。②由此看来,忽视了学生主体在诗词鉴赏活动中的能动作用,淡化了学生主体在诗词审美活动中的自主性原则,单向地以一种刻板模式向学生剖析诗意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自觉形成的确不利。理虽如此,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学生这种审美的主观能动性?我认为当遵循如下原则:

  (一)注重学生审美心境的培植。心境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整个行动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因而能使一个人的活动和体验都染上一种情绪色彩。《淮南子.齐俗训》说:“夫载哀者闻歌声而泣,载乐者见哭者而笑。哀可乐者,笑可哀者:载使然也。”这就说明一个人心境的好坏,不仅能强化或钝化他的五官感受力,而且还有可能引起完全相反的感受。古诗词审美亦然。学生以恰当的情绪状态进入诗词意境赏析,能动性必强,效果必佳;以不当的情绪状态进入诗词意境赏析,能动性必弱,效果必劣。很难想象,学生带着陶陶然的心境进入《琵琶行》学习,能真切地体验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何等复杂情绪的集中流露。他们甚至有可能误以为这是白居易江心聆听琵琶曲、骤遇知已后惊喜之情表现呢!因此,古诗词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审美心境的培植,一定要让学生带着和诗词相应的情绪色彩进入诗词审美学习。这是发挥学生审美活动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苏轼说“静故了万群,空故纳万境”,③刘勰说“水停以鉴,火静而朗”④无非都是强调审美心境对审美活动的能动作用,虽然他们偏好“静虚”二字不免片面。

浅谈学生诗词审美活动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审美心境的培植是个复杂的心理工程。它的完美竣工取决于心理诱导的深入。一般说来,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心境的第一步工序。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我们选取用导语去震动学生的心灵,以求先声夺人之妙。其次,要注重吟诵对培植审美心境地特殊功效。古诗词毕竟是语言艺术,汉语言是优美的,古诗词语言更优美;古诗词语言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因而又具有极强的音乐性。我们吟诵就要吟出诗词的情感味、音乐味,让学生在听吟或自吟中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再次,要注意教学辅助手段的恰当运用。如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利用挂图解说、乐曲欣赏或幻灯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物化诗境诗情,对保持学生审美心境其作用就不可低估。只有这样反复刺激,学生的审美心境才有可以产生并强化。

  (二)激励学生追求诗象审美的重旨效应。良好审美心境的培植最多只能为审美活动能动化展开蓄势,但终究不是学生主体能动化的审美活动。学生审美活动能动化展开的最重要标志是学生主体对诗词意蕴进行深层次自觉把握。而诗词意蕴一般又是寄托在诗象当中的。因而,对诗象进行自觉审美体验就成了对诗词意蕴进行自觉把握的关键,也就成了学生审美活动能动化展开的关键。如何使学生对诗象的审美达到自觉程度?这又需要我们指示学生诗象审美的方向。只有方向明确,学生审美的能动性才有可能暴发。因为方向和审美动、兴趣、活动强度等密切相关。而这个方向就是追求诗象审美的重旨效应。

  所谓诗象审美的重旨效应,即指诗词物象情感体验的多重性功效。关于此点,古人早有论述。唐皎然在《诗式》中说:“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唐司空图引戴容州语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⑤何以如此?因诗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⑥至清叶燮用“虚实相生,有无互立”⑦来阐述释诗象审美的重旨效应,则是更进一步了。如“二十四桥明月,波心荡,冷月无声”;实写是画桥寂寞、月色凄冷、水波轻荡,虚写是睹物伤情后的心境凄楚。抚今追古,玉人吹箫、笙歌曼舞的繁华景象早已烟销云散,如今的漾漾柔波又溢动着诗人几多惆怅!这其间诗人漂泊天涯的羁旅之悲、失意之感不也氤氲于言表吗?这就是诗象审美的重旨效应。也正是这种旨趣追求,激发了学生审美思考。而培养审美意识,要义又在于巧妙点拨,调动学生联想力。我们应激励他人敢于根据诗象描写的特征指向去顿悟诗象的“韵外之致”。这样既避免了要领化剖析的单调乏味,又体现了学生审美活动的能动性原则,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1] [2] 下一页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唤醒学生的审美细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043-01 美术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主渠道,是完成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生同学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在调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有几个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进攻同伴行为较多,男孩经常攻击身体,嘲笑,欺负其他弱小的孩子,女孩经常嘲笑、言语讥讽、挖苦其他儿童;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爱动,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及其思维不连续,无纪律,无组织,爱...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起到驱动的作用,促使低效率转变为高效率。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并且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从而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构建趣...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156-02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

    小学英语作为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关键。《小学英语大纲》也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取各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出愉悦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摘要:研究生不仅是中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和管理科学的学术骨干力量,而且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研究生数量最近6年增加4.7倍。在这样的发展时期,从五十年代沿用下来的研究生体制也许急需改革,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应该有所保证,有维护学生利益的措施...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