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浅析中小学生英语教育中目标语言文化教育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sansa2025

  浅析中小学生英语教育中目标语言文化教育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231-01

  鉴定是否学好一门外语需要从学习目的方面来检验。《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割裂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这种教学存在的显著问题就是缺少了对目标语言的文化内涵教育。中小学英语教育都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而初中英语教学更是英语教育的起步和发展阶段。在新课程标准的宏观目标指导下,当前中小学生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不可或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中小学英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缺失现状的表现及原因

  1.学生学习片面,忽视文化内涵

  在中小学英语学习中,有此学生不了解英美文化习俗,因而与外国人交流时会问许多可能会误解甚至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对国人来说不过就是唠唠家常,拉近对方距离的问题,但在外国文化中,这种涉及隐私的问题是不礼貌的举动,会引起了外国人的不快,最后导致交际失败。这种失败其实正是一种语言学习的失败,试想,一门语言若失去其文化内涵,导致交际失败,那学习该门外语的目的就亟需考证了。

  2.教师的文化涵养需要提高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不像听、说、读、写、译那样可以单独设课以进行专门学习。文化知识的导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纵横交错在各个环节之中,而这一重任则主要落在教师身上。在这一逐渐渗透过程中,英语教师肩负着“汇通中西”的重任,因此,只有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知识,教师才能在教授学生的时候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教师应该言传身教,处处做学生的楷模,处处留心关于英语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国的英语教学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忽略文化教学。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师一直重视的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很多教师经常讲的就是单词和语法,却没有认识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最终的日的是用来交流,忽略了英语和我们母语之间是有文化上的差别的,也就是忽略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二、目标语言的文化教育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著名学者胡文仲在其1999年出版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一书中指出:“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可通过语言来反映。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学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现状却是尽管学生可以说出非常完美的口语,然而无法理解中间的文化背景含义;或者是学生会读写英语词语,但无法理解词语背后独特的文化背景意义,很多时候往往根据母语翻译机械的理解。由于没有文化教育,很多学生学会与掌握的只是英语词汇与短语,可以熟练阅读,背诵与记忆英语词汇,然而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内在含义与文化背景,仅仅是掌握了英语形式上的“含义”,没有融入到英语语言文化中去。由于英语教学中缺乏文化的内涵,所以导致了中学生在英语学习后出现了能“说”却不会“道”――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却“道”不出其中的文化内涵。

  三、针对文化教育缺失现状的对策研究及提高文化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1.转变“老师单一教”和“学生盲目学”的观念

  在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必须加入文化元素,转变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观念,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其次,要将英语文化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待。在语言学习领域,学生要面对来自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因此,就必须帮助学生坚定一个信念:任何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都是可以理解和掌握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给予包容心,要从他们的实际情况着手,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条件。

  2.寓教于乐,改变传统教育方式

  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很多教师经常讲的就是单词和语法,却没有认识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终的日的是用来交流,忽略了英语和我们母语之间是有文化上的差别的,也就是忽略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日常学习生话中善于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英语口语的练习,乐于用英语与他们进行交流,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导入英语文化。教师配置一定的教具和配套的音像资料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实施文化教育,提高与英语人士交流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有效性,实现文化认同。英语教师作为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应客观、全面地分析、介绍西方文化。学习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体系,并能使学生准确、恰当的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

  浅析中小学生英语教育中目标语言文化教育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农村中学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研究

    科学素养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Conant J.)在1952年首次使用该词。最初将科学素养的概念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赫德(Hurd P.),他在1958年使用...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主动的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探析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87-0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现状和提升

    本文系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思政课题“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现状及提升研究”(项目号Y201533546)的研究成果 党员组织生活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增强组织观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效途径,也是对高校学生...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试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对“中国梦”的含义进行了阐述。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提法亲切,易于理解传播,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论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干部的定位

    一、学生干部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一)学生干部是高等教育的探索者 学生干部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而言是探索者。李大钊有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