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sansa2025

  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心理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比较晚,理论认识和具体操作等各方面存在不足,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纳入学校总体的教育体系之中,制约了高校整体教育的功能发挥。所以,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等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完善,尤其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心、人际关系不够融洽等。这与传统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塑造以及对人格的完善做得不够,且往往认为心理问题只是单纯的思想品德问题,以德育取代心理健康教育等不无关系。特别是从高考应试教育走过来的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从小学开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应考学习中,家庭和亲友的过分呵护,使他们长期处于一种高分低能的状态之中。进入大学后,远离亲友,生活环境突变,学习中的竞争对手比之中小学时更强,理想的困惑,择业的迷惘以及交友的失败等,加上社会中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的自我优越感逐渐消失,心理失去平衡,从而导致某些心理疾病的发生。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界定存在观点不一

  目前流行的观点共分四种,分别是:一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强健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的“活动论”;二是以普及心理保健知识、教授心理保健技能,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个性,促进心理健康过程的“过程论”;三是从学生心理状况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各个方面进行积极教育和辅导,促进学生性格全面、和谐发展,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系统工程的“系统论”;四是以培养和完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功能论”。上述观点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予以界定,但差异也比较大。概念界定的不明晰,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

  2、教育者的观念落后,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

  一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为一谈,把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均视为思想品德问题。他们经常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着德育化的倾向,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还有一些人将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一种崭新的途径,而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思想品德问题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只要在高校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能有效的解决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此主张取消德育而代之以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出现了德育问题心理化的倾向。

  3、课程建设滞后,不能充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育人上的独特性

  一些大学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往往变成了传授心理知识的课程。实践性、活动性和互动性较弱,教学形式比较单调,课程考核流于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心理测试、轻科学分析,重障碍性咨询、轻发展性咨询,重心理问题诊治及解决、轻预防及引导工作,重心理问题的调查、轻心理教育方式的调研,重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轻心理训练活动的开展。一些教师简单认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教师的工作,与他们无关,至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能靠心理教师势单力薄地开展。

  二、加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1、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应遵循这一精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21世纪人才。

  2、全面发展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拥有健康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应当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逻辑推理和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必须具有健康完整的人格、稳定的情绪、较强的适应力、耐挫力、自制力和社交能力、坚韧的毅力和团结容人的品质等,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快速变革。反之,就将会出现种种心理失衡、人际冲突、经不住困难与挫折的考验,恐怕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会丧失。因此高校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

  1、更新观念,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定位于教育发展型而不是医学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关注存在特殊问题的学生。工作重点应集中精力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调整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掘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要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职能,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组织形式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有计划的实施主动性教育,如课堂教学、学科渗透、行为训练、团体辅导等,更好的实现教育目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应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并在他们身上扎根,实现以各科教学促进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

  2、整合多种教育力量协同合作,建立健全心理卫生工作组织网络

  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网络体系是优化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根据我国高校目前状况,网络体系宜立体构建、专兼结合、组合多元化。立体结构是指高校应建立上下畅通、横向联系、协同工作、立体化的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网络。专兼结合、组合多元化是指高校需要有少而精的心理卫生工作专职队伍,兼职队伍组成应多元化,不仅局限于心理学教师、医生,而要扩大到学生政工干部及每一位老师。兼职干部在专职干部的统一组织下,根据自身特长从不同角度和渠道开展工作,通过协同努力,实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整体优化的目的。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咨询机构

  每年新生入学后,用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情况,了解学生个性及心理健康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的教学、管理、德育等工作。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中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患者,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以释放,摆脱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提高他们的心理平衡能力和承受能力。心理咨询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加强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训,建设合格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是师源性的,是因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教育教学与管理方式不当或师生关系不良导致的。因此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对大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必须有一批具有心理教育能力的合格(下转第54页)(上接第51页)师资。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忽视心理教育,忽视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训,这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或培训,增强教师心理教育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让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及教导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才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潜移默化为学生的素质,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总之,现代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可以归结于信念的淡化和价值取向的扭曲,要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就必须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工作也要引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德育在采用传统的说服、榜样、评价等方法的同时,还要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了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多采用会谈、讨论、生活技巧训练、角色扮演、行为矫正等心理教育的方法,增加创新性和实效性。所以我们应当理性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位变革。只有这样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走向规范和成熟。

  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大学生网购的心理分析与网络营销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电商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电商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与互联网商业的快速发展有关,一方面与人们的购物需求有关。以大学生为例,当前大学生对各种社交软件的使用越来越多,几乎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是加上手机媒体的发...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论合作学习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发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合作学习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能够有效地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进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合作学习是...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在钢琴教学中如何为问题学生树立自信心

    爱是师之责,更是师之德。教育中融入了感情,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自身的价值,让学生从情感上更加愿意接近教师,在学习上更加乐意接受老师的点拨,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状态。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帮助这些在学琴之路上遇到问题的孩...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谈通过人物速写教学磨练学生意志品质

    一、中学生意志品质现状分析 根据大量的调查显示,我们发现当代中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存在很大欠缺。穆桂海曾对大连市318名中学生进行了意志品质方面的问卷,结果表明:目前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环...

    sansa2025理工科类
  • 研究生活中的伯努利,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高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当下通过深化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建立物理拓展型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关注不同资质学生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物理的思维能力,相对于基础型课程...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69/j. issn. 1671- 5918. 2017. 14. 030 引 言...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