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国防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爱国拥军新作为

sansa2025

  国防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爱国拥军新作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211-02

  一、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国防教育大词典》中强调国防教育是“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是为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军事知识和强化全民国防意识与技能所进行的教育”[1]。自1985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进行大学生军事训练以来,国防教育是将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相结合的一门必修课被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改变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国防教育作为国内普通高校的军事课,其在各高校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不论从国防教育的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上看,它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提高全民国防观念”的作用,而且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和形成起到关键引导作用。因此,国防教育在提高各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地位[2]。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二十一世纪,对于人才的综合水平,尤其是知识量、知识面的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国防意识、树立国防观念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兴衰和国家强弱的关键,各高校通过加大国防教育的活动,不仅可以树立大学生的国防观念,还可以最终实现“强国梦”“中国梦”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3]。

  二、大学生爱国拥军的重要性

  “双拥”即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其中“拥政爱民”是指人民军队开展以热爱人民、拥护政府为主题的群众工作;“拥军优属”即人民群众、社会团体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开展拥护军队、优待革命烈士亲属和现役军人亲属的一系列活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拥军一直是中国各民族之间不变的主题,并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显示了巨大力量[4]。

  “唯有民魂是最可贵的,唯有它发扬光大起来,中国才有希望。”爱国作为一种思想,是一个人对一片土地的热爱,希望这片土地枝繁叶茂;爱国作为一种情感,是一个人对那片孕育了自己的土地的一种依恋与感恩;爱国作为一种气节,是一个人永远热爱敬畏自己的国家,永远祈祷自己的同胞平安幸福[5]。“爱国”与“拥军”是永远相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坚强后盾,“爱国”与“拥军”永远相济,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华大地,是中国蓬勃发展之源。爱国拥军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地方搞建设,军队在护航。人民离不开军队,军队离不了人民。在战争的岁月里,人民和军队团结一心,携手并行,有险同担,有乐同享,是同生死共患难的楷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途中,人民和军队共担人生风雨,共筑和谐大道,共享美好未来,是和谐生活的模范。正如人民领袖毛泽东所言: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爱国拥军是一种群体意识,是国民爱国情感的升华,也代表着一种高尚的民主文化。同时,智力拥军、科技拥军、文化拥军作为爱国拥军工作的重要依托,爱国拥军不仅是一种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行为准则,更是一种可以在历史悠久的衍变中逐渐沉淀的精神力量。

  三、分析了大学生爱国拥军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

  为了了解现今国防教育在大学里的概况,我们设立了“爱国拥军万里行”福州大学学生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且由浅入深,以下是此次问卷调查放映出来的问题:

  1.爱国拥军教育的量与质情况不相当

  根据问卷调查上反映的数据看,参加过爱国拥军教育的同学达到95%,仅有5%的学生没有参加过。由此可以看出,在福州大学校园中爱国拥军的普及度还是很高的。但是从效果上看,对于大学生中招收新兵是否愿意参加的问题,有47%的学生选的“肯定不报名”,而选择“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为13%和18%,选择“无所谓”的学生占22%。明显的,学生的爱国拥军教育的“量”与“质”是不相当的,这种情况下的“质”无法达到我们对爱国拥军教育的期望。“量”与“质”的差距导致了大学生爱国拥军教育出现目前的状况――覆盖面广却不够深入,却没有与数量对应的上的效果,这就成为了当前大学生爱国教育的最突出问题,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2.爱国拥军教育形式颇为多样化,却为物尽其用

  在问卷调查中,有两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其中一个是,“你参加过的爱国拥军教育都有哪些形式?”而第二个问题则是,“你希望的爱国拥军教育形式有哪些?”我们也为这两道题目给出了很多多选的答案。就第一道题看,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涉及我们所列的选项,尤其是军训,参加率高达97%,说明对于大学生,军训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爱国拥军教育的途径。而对于第二道题,大多数学生选择的答案与他们参加频率最高的形式不同,超过60%的学生喜欢实地参观和看电影。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较为喜欢那些互动性的形式,而我们也应看到目前的爱国拥军教育没有做到合理的利用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强化教育。

  3.宣传力度跟不上时代发展

  在问卷调查中,关于爱国拥军教育需不需要宣传的问题,95%的学生都选择了需要,可见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于爱国拥军教育而言宣传是十分必要的,且它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当前大学校园的现状却是,爱国拥军教育的宣传力度明显不够,在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宣传的缺乏就将会导致信息流通的不通畅,很多很好的爱国拥军教育活动的宣传就会遭到堵塞而不能被广大同学们所知,这将从根本上使爱国拥军教育活动的效果下降而成为大学生爱国拥军教育的一大障碍。

  4.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在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眼中,国防建设乃是军人的责任,为国防事业奉献也不是自己当前能做的事,没有深刻的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从现在开始加强自己的国防知识和培养自己的爱国拥军意识。   四、提高各高校爱国拥军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继续发扬爱国拥军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以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各高校大学生还应始终坚持传承创新的理念,积极拓宽爱国拥军渠道,丰富爱国拥军内容,积极寻找深化爱国拥军效果的新路子。

  1.以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为纽带,积极开展爱国拥军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

  大学校园即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基地,也是大学生展现自己青春活力的大舞台,且大学生文化活动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大学校园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国内普通高校大学生而言,国防领域还是比较陌生且神圣的,但是相对应的大学生对其也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涉及爱国拥军的校园文化活动,尤其是开展一些大学生喜爱的互动形式的爱国拥军教育形式,如采用军地联合参演、军地参观和观看爱国电影等大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爱国拥军教育。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文化活动内容及形式,使大学校园的文化活力增强;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爱国拥军的意识逐渐融入并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潜意识,夯实大学生爱国拥军教育效果的目的。因此,以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为纽带,积极开展爱国拥军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爱国拥军教育氛围,对加强大学生爱国拥军教育工作是十分有效的。

  2.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牢固占领网络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宣传由于其传播范围广、不受时空限制及交互性和纵深性等优势使得网络宣传逐渐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比之下,期刊、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宣传效果就显得更是相形见绌。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呈现出来的针对性强、感官性强等特点来对大学生爱国拥军教育进行宣传,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采取QQ、微信、微博等形式或手段,开展针对性的网络爱国拥军教育,全方面加大大学生校园内师生国防知识教育和爱国拥军教育的宣传力度,迅速、充分、牢固的占领网络这块阵地,这对大学国防知识教育和爱国拥军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3.以智力、文化拥军为依托,高度重视,做好爱国拥军工作

  智力拥军、文化拥军作为爱国拥军工作的重要依托,近年来,被各学校作为从讲政治的高度列入学校党委和行政工作的议事日程。各高校应积极的开展爱国拥军工作,要做到有组织、有纪律、有方案;各有关部门需互相帮助、互相协调,成立爱国拥军工作专项小组,做到经费有保障、协调专人抓、结果重实效;作为爱国拥军工作的重要依托,智力拥军、文化拥军的开展应继续加强,如在学校建立“军民共建基地”等措施,即融合了各高校师生与军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有效的提升了爱国拥军的内涵,扩展创新了爱国拥军新模式发展之军民融合共发展。

  4.以科技拥军为重点,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支持爱国拥军工作

  各高校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利用高校的科研人才,紧追科技强军的需要,坚持遵循“军队所需,高校所能”的目标,以始终坚持优势互补为原则,深入开展各高校科技拥军的工作。各高校可以以努力建立拥军示范基地为切入点,主动深入就近部队,通过调研、立项、申请、科研等程序,严抓每个年度科技拥军项目,确保可使拥军项目落到实处。各高校还可以组织核心科研团队,攻坚克难,想部队之所需,急部队之所急,把部队项目当作高校科技拥军的重要科研课题来主抓,为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的科研支撑。

  五、总结

  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经济、政治、道德涵盖的内容都会发生质的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爱国拥军始终是国防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爱国拥军仍是二十一世纪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中的主要内容,俗话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拥军的群体意识是建设未来中国的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坚实后盾。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坚持爱国拥军,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国防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爱国拥军新作为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英语课堂学生沉默现象的思考

    当前,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中,很大程度上还是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即教师教,学生听、记的学习方式,一些教学活动难以展开,学生机械地学习、记忆。现在多数学生不愿意主动去思考,积极去参与,他们的态度就是:我不捣乱课堂纪律,老师也别找我麻烦。久而...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高校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针对目前高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须的。所谓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在数学学习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观察、类比、分析、归纳、演绎等数学思维方法,对具体的数...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探微

    中图分类号:G623.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78-01 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都离不开教师的悉心引导和教育,离不开教师为其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让学生有兴趣迈入知识殿堂去学习,让学生...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构成部分,其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将会从根本上影响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对周边几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课后座谈、课堂讨论、问卷调查以及网上交流等实践活动之后发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种文化交互发展的影响下,大学...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

    教师要做好历史教学的备课工作,做到对每堂课讲的内容烂熟于心,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串联式地把历史教学当成故事来讲,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是其中之一。笔者在本文中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提升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以期进一...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职高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24-01 职高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1]这也表明了创造能力的培养对职高语文...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