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研究

sansa202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研究

  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有所研究。在刘达临1985年的著作《思想政治工作于心理学》开始,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概念、要素、优化途径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客观环境,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重视心理环境的优化,因此本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探寻合适的优化途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构成

  (一)认知环境

  认知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感觉、记忆、表象、注意、想象和思维等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交互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对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的认知过程。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环境对整个心理环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文化素质以及教育情况等从主观上引导自己的认知过程,从而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环境。

  (二)感情环境

  感情就是情绪、情感。感情在人们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既有对事物的态度,也有一定的感情在里面。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让人高兴快乐,也有事物让人忧愁、悲伤。这些都来自主观感受或者的态度体验,这就是感情。可见,感情是一种主观的体现,源于客观事物的刺激和主体自身的生理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情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三)意志环境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们根据目标进行的支配、调节自己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意志活动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自觉性、坚韧性、自制性等特点。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意志环境指对大学生是否自觉遵照教育目标,是否积极主动克服困难难以实现教育目的产生影响的因素。在意志环境中,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审视自己的情况,并且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四)个性环境

  个性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一个人的生活条件对个性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社会关系的交往中逐渐磨练形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环境是建立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情感以及意志等心理过程基础之上的,是影响大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个体倾向和心理特征因素,包括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性格、教育经历等。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优化

  (一)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

  要想使学生群体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必须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先了解学生有哪些需求,只有了解了才能更合理的利用这些内驱力推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也才能采取一定措施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当前,大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对于无法获得满足的同学,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进行疏导,做好思想工作,讲清道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概念的内涵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概念的内涵是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只有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概念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研究的进一步进行,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研究奠定科学的概念基础。首先,要避免片面倾向的出现,其次要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两个概念进行科学区分,从而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理解的过于宽泛化。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环境

  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力量,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向桑的校园精神是一个学校至关重要的软环境,包括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政治思维等多个方面。因此,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因此考虑心理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在多元文化激烈撞击的现代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将心理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紧密结合,全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环境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分析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各高校,它主要是以“两课”形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高校还会组织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作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手段,这种方式在一定时期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现代大学生以“90”后...

    sansa2025未命名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心理疏导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198-02 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强和...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241-03 “教辅联动”意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承担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政课教师与承担日常管理工作...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策略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课题,目前有关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更好的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祖国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sansa2025未命名
  •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社会实践因素的作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表明了,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大力强化和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大且深远的战略意义。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上,还...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0-0253-0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与世界的接轨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充斥着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想潮流,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为...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