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长效激励机制研究

sansa2025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长效激励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学生建激励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能为大学生党员个人架起成长成才的阶梯,也为高等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永不枯竭的能量。通过搭建平台使学生党员在高校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制定激励、考核制度促进高校学生党员长效作用的发挥等,牢固树立和落实发展观,积极探索和建立大学生党建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才能使广大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行动产生积极效应,全面推进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完善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为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1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群体及培养架构的总体现状

  高校作为党员发展的主阵地,新同志距离合格党员的标准不容乐观。高校学生党员队伍近5年呈现出均衡发展、稳步上升的趋势。高校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均超过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3。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基本实现,初步形成大学生基层党组织体系。

  1.2基层党建培养方式创新不足,培养力度不够,党员意识淡化

  党员意识是指政党成员时刻铭记党员身份并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一种思想意识。它是政党存在的基础,是政党的生机与活力所在。首先,在党员培养过程中,党性教育表面化,理论学习、座谈等都是以文件、政策的灌输式教育,不能引起学习兴趣,不能结合实际,就无法深入领会及践行。其次,党建工作多以考察学生为主,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实践意义较小。培养方式比较单一,缺少联系学习生活、社会等的有效载体,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学生思想的交锋难以实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效果不佳。再次,当前高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教育流于形式,培养监督力度不够,加之一些党员表现出服务、奉献、大局、先锋模范意识淡薄,部分党员自我要求高,却不愿帮助别人。有些党员在群体活动中,只想个人所得等情况都对党员整体的培养不能起到积极的影响。

  2推进大学生党员培养的长效激励机制的具体措施

  2.1进一步拓展党员激励的平台,充分重视宣传覆盖的影响

  继续加强高校以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等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育,充分利用党校、党章学习小组等宣传阵地,贯彻落实讲话精神、重要思想,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党员谈谈学习的个人心得体会并开展广泛的交流沟通和总结活动,使大学生从更高的理论层次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加强以党报、党刊、报刊杂志、橱窗等为主要形式的宣传报道,激励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把激情化作动力,更好地搞好学习和工作。

  加快网络建设,占领网络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党员激励的重要平台。大力宣传身边优秀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在校园内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互联网潜移默化中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他们提供了了解时事、学习知识、认识社会、以及休闲娱乐的平台,它影响并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学习途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等。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中的先进群体,影响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充分利用网络所带来的优势,合理摈弃其弊端,将网络运用到构建高校学生党员激励关怀机制中,对永葆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架构,拓展激励形式的多样化

  在高校中部分大学生成为党员后,有形无形的激励淡化了很多,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发现给大学生党员一些贴近现实、贴近学习、贴近生活的创新目标,激励党员,凝聚人心,使党员在不断实现具体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责任感;建立健全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学生党员亮牌明示制度、学习先进表彰制度等。对学生党员在学生中进行满意度测评,根据测评情况和学生党员的综合表现,对优秀分子进行表彰;建立健全以政治激励为主的党员培训学习制度,要经常组织党员进行政治理论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在党校学习和党团日活动中,可以安排集中的理论学习和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知与行的互动,使每个大学生党员铭记入党使命、牢记党员身份、坚定理想信念、履行党员职责,立足当前,在学习、生活中建功立业,永葆先进性。通过校园与社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阵地和新型媒介相结合,以红色之旅等激励方式开展工作。

  总之,高校党组织做好学生党员的培养及党员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是增强高校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长效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增强高校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战斗力。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长效激励机制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74-02 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贯穿于学生党员发展全程的系统性工程,而不是搞形式主义、走过场,不是到发展日期就报一批人来讨论、造材料、审...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探索

    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在校大学生规模变得非常庞大,大学生肩负着未来社会发展的重任,同时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我国共产党具有优良的艰苦奋斗作风,如何把大学生融入到党的事业中,是当前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未...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管理及其方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大学生(以下简称“大学生” 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学校学风、系风、班风建设的骨干力量。因此,建设良好的学风,必须树立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文化知识基础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237 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发展十分迅速,无论是在学生的数量上还是在学校的数量上,高职院校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分量。所以,怎样才能将这些强大的学生团体培育成高质量的党员分子,是一个...

    sansa2025未命名
  •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党员档案是指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从申请入党,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到成为预备党员、正式党员所产生的各种文字档案以及在校期间各种奖惩材料的总和。它不仅是大学生政治面貌成长的重要见证,同时也是证明学生党员身份的根本依据。 一、新形势下...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初探

    近年来随着新形势变化,高校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产生了一些诸如党员意识不强等与党组织要求不相符的偏差。为了加强新形势下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的界...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