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效策略研究

sansa2025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效策略研究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的途径,网络传播载体现在已成为当今社会,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成为这群“新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从年龄而言主要是“90后”,而这个群体,更是属于“衔着鼠标出生的一代”,网络不仅仅改变着他们的行为方式,更是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全面的、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在此种背景下,正确的利用网络引导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积极有效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辅导员而言,既是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又是面对新的挑战作出的新应对。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特点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先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尤其是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

  (一)行为特点

  正如前文所述,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学习、交友、还是获取信息咨询,都会通过网络这一载体来完成。除此之外,还有网络购物、网络休闲等等……网络俨然成为大学生行为方式的中间者,我们可以将大学生在校生活行为特点概括为“网络化”、“信息化”。但是在网络化,信息化的同时,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大学生对网络的高度依赖以及对信息辨别能力的不足,产生了诸如“手机控”、“微博控”、“网络下载强迫症”、“有问题,问百度”等问题。

  (二)思想特点

  斯坦利?霍尔曾经指出,青春期是充满风暴和压力、充满情感混乱和骚动的人生阶段,具有明显的个体精神焦虑和社会失序特征。网络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各种不同的文化在这碰撞,各种不同的思想在这里交融。各式各样的文化思想都在网络上缤彩纷呈,网络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文化差异的倍增器,道德认知的放大镜,为大学生的个性彰显提供了广阔空间,思想文化越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越容易对人们已有的认同造成瓦解并引发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的多重困惑。

  二、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在网络环境下,辅导员不再占有教育信息的先导性与支配性

  网络环境下,辅导员的教育任务与目标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却因为传播途径的变化,使得辅导员不再享有教育信息的先导性与支配性。许多教育信息经过网络直接被学生接收,辅导员无法通过信息加工、过滤等方式让学生只接受教育者想让其接收的信息、知识。同时,大学生凭借适应性强、接受新事物快的优势,而成为教育信息的加工者、传播者,甚至是生产者。此种情景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双方更平等;但是网络中的负面教育信息也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意识中。这就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又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

  (二)网络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新阵地,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网络时代无疑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本要素为基础的,是其在运行空间和方式上的网络化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对面对新的形势,所作出的新应对。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的要求。

  三、网络环境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教育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具体情况的变化来合理的调整教育模式。

  网络环境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要树立“一个中心、两个立足点、三个转变、四项任务”。“一个中心”,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中心;“两个立足点”,一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立足于“学校实际与学生的个性特点”;“三个转变”是指“角色的转变”、“重心的转变”、“内容的转变”;“四项任务”,其一是“增强自身使用网络能力”,其二是“积极灌输与正确引导”,其三是“搭建平台”,其四是“完善体制”。

  (一)角色的转变

  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呈现多元化,使得辅导员从教育者转变为受教育者。辅导员不再是单一的传授者,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与学生更多的是教学相长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同时,也是辅导员自身修养、政治理论素质提升的过程。例如,每次与学生的个别谈话、每次的班会前,辅导员老师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大量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观点,只有自己心中装满一桶水,才能更好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另一方面,从教育者转变为受教育者,要求辅导员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由于角度的不同、立场有异,结论往往有所变动。网络的便捷、信息传递的飞速,学生可获取的信息量巨大,其中鱼目混珠,如何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保持正确的立场,实践合理的行为,是我们辅导员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做好学生工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是充分条件,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二)重心的转变

  工作重心由管理到服务,在服务中渗透影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管理是按照既定目标要求学生如何做,关注的是结果;而服务学生强调围绕目标指导学生怎样做好,关注的是过程。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易以服务的理念进行传输,首先是建立平等的关系,辅导员与学生是完全平等的交流者;其次辅导员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加强网络使用能力,借助各种网络传输媒介,与学生交流产生共鸣,进而引导学生按正确的思维理念来辩证地看待、处理问题。“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提高自身的理论储备,增强自身的网络使用能力,才能有效实现网络沟通。   (三)内容的转变

  由传统的“对人的管理”转变为“对事的管理”。这就要求辅导员应根据所带学生的专业课程特点,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从做中学”,提高学生素质。比如,围绕“中国梦”,开展“中国梦 我的梦”、“我向未来承诺”等主题团学活动,在开展活动中,积极宣传中国梦的核心思想,引导学生参与到主题团学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完善自身的行为;与此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可以有效避免“无事生非”现象发生。

  (四)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与引导

  1. 把握教育抓手――注重灌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

  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人们知道什么是真理不等于知道为什么这是真理,知道为什么是真理不等于知道应当怎样去做,知道怎样去做不等于愿意并真正去做。注重灌输思想政治理论,是使学生懂得主流思想、认同主流思想、践行主流思想的必要途径。

  2. 正确引导,树立典型,培养榜样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建校一百年的讲话中提出,广大高校教师要“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自身的学识、学术态度、为人处事风格等各个方面都影响着学生,包括网络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观察者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习得认知技能和新的行为模式”,“榜样表现出观察者原本不具备的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通过观察,观察者也能形成同样形式的思维和行为”。有效的发挥榜样效应,实现“不教育”途径,是辅导员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的有力手段。一方面,加强自身对学生的榜样引领作用,要求学生关注的内容,自己先关注;要求学生形成的价值观念,自己先形成;要求学生规范的网络行为,自己先遵循。另一方面树立典型,培养学生榜样。辅导员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选择出品质兼优、思想积极上进的“种子”,加以培育、引导,通过树立典型,发挥群体效应,实现“一花引来百花开”。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发现典型,经精心培养后,要全面推广,实现群体效应,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借助各种网络媒介,比如QQ、博客、微信等,将学生的事迹进行跟踪报导,使学生接受更多的网络正能量。

  3. 搭建更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网络环境新媒体的运用,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手段、技术开展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地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我们搭建更多的平台。比如我校的官方微博,自开通以来,已发布微博663条,微博内容包括早安科大、晚安科大、学术动态、校园速递、媒体科大、科大记忆、科大拍客、生活小贴士、通知公告、书香科大、电影时光等等。微博吸引了众多学生群体或个体,粉丝达到了4554人,有效地实现了育人功能的倍增效应。在此基础上,辅导员要积极打造专业、年级、班级等系列博客圈、微群;倡导每位学生都开通自己的博客,整合网络资源,鼓励引导学生写日记、心得体会、生活感触;组建学生班干部网络管理队伍,保障信息畅达、资源共享。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效策略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讨

    当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众多的高校中已经逐渐普及,它已经成为大学生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今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与之前相比有很大的区别,需要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加以适应。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高...

    sansa2025人文社科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途径研究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网民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计算机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力度正在不断地增长。有关调查显示,目前94%的大学生使用具备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使用手机上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大学生群体消磨时间...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

    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身处网络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因此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非常重...

    sansa2025未命名
  • 浅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方法

    现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受到网络技术的影响。尤其是现在大学生的教育是比较开放的,他们更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到很多知识,同时网络也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起到...

    sansa2025经济管理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网络环境是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其具备信息传递快,信息高度开发等特点。网络环境下,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将一些网络中的元素运用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实现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结合与创新。本文将围绕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

    sansa2025未命名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分析及指导

    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非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网络信息的广泛应用和便利已经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致使高效思政工作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困难。如何充分的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一个当...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