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sansa2025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109-01

  引言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提出了推行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校园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的要求,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始在各大高校发展和推广。那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如何进行?如何让学生专业知识和政治理念两不误呢?这便是本文要讨论的课题。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存在的问题研究

  1.学生不理解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部分学生对工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了解,对学校课程安排出现排斥,抵触情绪。例如,有的学生面对学校将他们下放到企业,是去做苦力,打零工,学校从中牟利,是不法行为;学校召开实习动员会时,有学生表现出反感,抵触,拒绝参加实习。在学生对工学结合产生误解之后,面对学校强制性的实习要求,便会对学校心怀怨恨,产生误解,甚至引发过激情绪,如殴打老师,辱骂学校等严重违纪行为。

  另一方面,学生在熟悉学校这个大家庭之后,便会产生依赖和归属感,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和关系网,再让他们进入社会,加入企业,便会被迫打破现有的关系网而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圈,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易产生不适应心理,造成工学结合教学效果不理想。

  2.学生不适宜社会角色的转变[1]

  工学结合要求学生走向社会,参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活动。这对学生是一种心理暗示,提醒他们参加工作的阶段到来了,对于常年在象牙塔里生活的高职学生,突然被告知工作的来临,心理便会产生落差。与此同时,学生被要求同时处理好“工”和“学”的关系,面临新的心理挑战和新的工作学习环境,如何合理的协调处理二者的平衡,对学生是一种考验。学生对于自己是企业员工的身份认知不足,还以学生身份自居,不能融入到企业工作和生活中,这种心理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了。

  3.学生学习中不够谦虚

  部分高校学生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工作中自然流露出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掌握了大量理论知识,毕业后工作应该是轻松舒适的,参加实习时表现出怕苦怕累,不愿干活,不愿加班的现象。

  二、针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探讨

  面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应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打好基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革。

  1.提升思想政治教学队伍素质

  要想思想政治教育有序开展,教学队伍的质量一定要过关。首先,我们可以提高思政教师的业务能力,可以组织教师学习培训,与其他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听课、讨论、学习,邀请有经验的名师举办讲座,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教育能力、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等相关业务素质;其次,可以邀请企业的员工加入到思政教育的队伍,企业员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具有教师不具备的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和带头作用;最后,学校应对教师工作环境进行改善的,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2]

  2.教育内容的改进

  传统思政教育更多的是课本上的理论宣讲,这种类容缺乏代表性,实践意义较弱,已经不适合时代和社会的日益发展,学生也容易对此产生抵触情绪。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可以更多的加入富有自身特色的元素,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针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和日常遇上的实际问题来设计教学内容。此类问题主要涉及工作责任心教育、人际关系的建立、生产安全教育、企业制度的服从等方面。

  首先,在思政教育开展之前,教师队伍应对学生可能遇上的心理问题进行搜集整理,这可以通过进入企业基层考察,调研,采访等方式来掌握;然后,基于对可能遇上的心理问题的了解,教师设计出教学方案,在学生下放到企业之前予以辅导。另一方面,学生的创业就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应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就业形势介绍和就业能力训练,让学生们明白当前形势,理解能力的重要性,之后再企业的实习工作中,便能更有动力和目的性。通过这样的改革,增强了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实效性,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打下扎实的基础。

  3.校风的引导和校园文化建设[3]

  校园文化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在校园文化中注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元素,便能让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有清晰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学校在平时就应加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宣传,让此种方式深入人心;同时开展相关社团活动,例如工作能手评选活动、专业能力争霸赛等,让优秀人才为广大学生做出示范作用;还可以推动专业社团的建立,促进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增强实践能力,为参加企业工作做准备。通过各方面措施,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对工学结合模式有一定的了解,消除误解,理解学校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4.企业推动思政教育的进行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再企业度过,因此,企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学校首先应对学生负责,联系具备相关要求的企业,如具备较高作业安全系数,良好效益,含有一定科技含量,劳动强度适中等条件。在下放企业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对企业进行一些了解,就作业条件,工种,作业强度,工作周期等,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企业应排除负责人,进行动员大会的讲话,对企业和工作性质,学校安排的活动性质等进行介绍。这样通过校企联合,让学生端正心态,接受教育。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加强教师队伍,改革思政教育内容,强化校风宣传和社团建设,加深对企业的认识等方面,逐步完善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接受、适应、习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真正从中提高能力,培养技能,成为国家建设大军中的一员。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艰巨任务。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长期的体育教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

    初中数学作为中考和高考的重要科目,在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新时期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因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改的深化而变得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数学是解决问题的课程,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调查及提升对策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是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的价值取向及文化修养来展示个人。从护理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说,需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因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完善护士个人个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体现护理...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和社会适应的目标。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深刻地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及美育相配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俗话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见,质疑能力是学生探索未知领域、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然而,形成质疑习惯和能力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持续性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关注。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6-0125-04 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