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宗教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研究

sansa2025

  宗教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173-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宗教事业发展较好,宗教从业者、信徒人数呈增长趋势,从1982年至2002年,可统计的三大宗教信徒从1000多万增加到6000多万。[1]宗教作为社会因素的一部分,影响越来越大,难免会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虽然我国的大学生在校园中接受马克主义教育,但家庭和社会中的宗教氛围,或者本人信仰宗教,都是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引起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样本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于2014年至2015年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大学、成都东软学院四所高校进行,覆盖本科和专科层次院校、民族和非民族大学、公办和私立院校,发放问卷调查表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8份,有效率94.80%,问卷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在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全部为本、专科大学生,不涉及研究生层次,年龄在17岁至24岁之间,男生占被调查人数的43.46%,女生占56.54%,少数民族大学生占10.55%。

  二、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情况

  (一)多数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马克思主义政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2]调查显示97.57%的大学生认可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采取了幻想的方式;98.31%的大学生认为宗教的发展由社会发展所决定,宗教的发展规律取决于社会历史形态的发展演变;89.56%的大学生认为宗教也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99.16%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二)多数大学生对我国宗教政策满意度高但了解不够深入

  调查显示有96.00%的大学生对我国现行的宗教政策很满意,其中94.83%的大学生对我国施行的政教分离、宗教不能干预教育表示赞成,97.67%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活动应该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5.44%的大学生认为人人信仰宗教自由。但关于是否了解我国宗教政策的具体法律法规内容,只有1.26%的大学生选择完全了解,13.29%的大学生选择不太了解,85.45%的大学生选择不了解,特别是在本地宗教影响范围内的大学生很少了解其他地区的宗教,所以有68.99%的大学生不太了解非本地影响宗教,有96.20%大学生不了解非本地影响宗教的政策。

  (三)多数大学生没有宗教信仰但能理性看待宗教

  调查显示95.04%的大学生没有宗教信仰,少部分有宗教信仰的主要来自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当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有宗教信仰。虽然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宗教信仰,但有94.83%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有正面作用,97.78%的大学生能区别宗教活动和迷信活动的不同,认为宗教不是迷信也不能迷信。虽然那么多大学生没有宗教信仰,但有78.59%的大学生会参与或者接触宗教活动,比如常见的大学生去寺庙烧香拜佛,农村春节拜土地爷,藏族大学生参加晒佛节,西北地区一些大学生过古尔邦节,等等。

  三、宗教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一)宗教增强了大学生的爱国意识,但也一定程度强化了其保守意识

  我国的几大宗教都提倡拥党爱国,比如佛教界提倡的“人间佛教”思想,“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号召;基督教的“爱国爱教,荣神益人”;天主教的“爱国爱教都是天主的诫命”;道教坚持的“济世利人,护国爱民”;伊斯兰教的“爱国是伊玛尼(即信仰)的一部分”,等等,都对广大信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不光对信众,对普通大学生也产生积极影响。调查显示有84.17%的大学生赞成信教者要爱国爱教反对分裂,96.00%的大学生认可我国宗教对增强民众爱国意识方面的贡献;有82.91%的大学生认可马克主义宗教观对我国民族团结国家领土完整的积极作用。

  调查也显示,有部分大学生排斥外地的宗教,有36.92%的大学生不会了解并接受外地的宗教。有2.74%的大学生选择宗教大于民族,虽然人数不多,还是值得警惕。宗教能促进民族团结,但宗教具有排他性,有时会导致一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宗教信仰学生之间的矛盾,影响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对于极少数持否定态度和存在认识误区的大学生,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加以教育引导。[4]

  (二)宗教促使大学生性格乐观,但也可能使其产生厌世情绪

  物质的富有与精神的满足是人们不懈的追求。在物质生活还未达到满足的时候,也许人们的物质需求是第一位的,但当物质生活基本满足之后,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凸显出来,如果得不到正当满足,也是要出现问题的。[5]宗教作为精神寄托的作用被人接受,不管是信教徒还是非信教徒,多少都受一点关于宗教精神寄托方面的影响,特别是人们在受到伤害感到无助的时候,或者内心惭愧不安的时候,都想到通过宗教行为来安慰心灵,保持乐观的心态。有90.19%的大学生选择参与宗教活动的主要原因就是净化心灵,保持内心平静。68.99%的大学生认为宗教可以抑制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接触宗教是为了心灵更平静,通过在宗教活动中寻求安慰,哪怕不是宗教信徒。比如在感到悲伤的时候,利用宗教寻求解脱;在无助的时候,利用宗教寻求力量;在内心愧疚的时候,利用宗教寻求原谅。

  也有26.27%的大学生认为宗教容易让人极端;72.15%的大学生认为过多追求净化心灵与现实的碰撞容易造成厌世情绪。这些说明如果疯狂崇拜宗教也会造成极端行为,过多远离现实、逃避现实,沉寂于虚拟中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宗教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品质,但会造成部分大学生沉于迷信

  大多数宗教都有抑恶扬善的伦理思想,宗教以其特定的信仰、教义和礼仪等方式,把社会价值观念神圣化,以神灵意志为根据制定了一系列宗教禁忌、劝诫、清规、戒律来规范信众的行为,在长期渗透、潜移默化中已经成为信众自我意识的一部分,所以,宗教道德引导信徒避恶从善的制约作用,是其他道德教训无法替代的。[6]中国佛教以同情、怜悯、利乐众生为前提,强调“慈悲是佛道之根本”,并进一步将慈悲观念理想化、人格化,视菩萨为理想人格的化身,以普渡众生最高愿望。《古兰经》说:“你们施舍的任何美物,都是有利于你们的……”基督教也强调公义仁慈,要为“爱”牺牲,义不能与爱隔绝,耶稣钉十字架的极点是舍去生命。道教以“济世利人,互助友爱”为信条等。宗教不光影响信众,非信众在与信众的接触中,在感受宗教文化的过程中,都受到很大的影响。[7]调查显示96.20%的大学生认为宗教促进人类行善,相互之间助人为乐是宗教的吸引点所在;75.11%的大学生肯定宗教对人类养成助人为乐品质的作用;78.30%的大学生赞成宗教所提倡的每日一善;37.76%的大学生认为宗教存在的根本就是促进人类行善。大学生认可宗教的伦理道德,并且也支持和努力培养助人为乐的品质。

  调查显示有26.79%的大学生认为助人为乐是为了积德,以带来今生和来世的福气,37.80%的大学生认为如果做坏事会得到报应,今生和来世会得到惩罚。这也表明关于对宗教的认识也有迷信的迹象,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警惕和提醒这类大学生。

  四、结语

  本次调查由于调查对象的教育层次较高,相对西南民族大学冉益群教授、大理学院寸云激研究员的调查对象有所不同,之前很多民族、宗教和思政教育者更多调查的是某个区域的民众的宗教问题,而本次调查是针对大学生群体,所以产生的调查结果在某些方面与他们的调查结果相差很大。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的看法较为理性,但由于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比例较小,所以很多人对宗教政策不是很了解,甚至有些误解。宗教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有正负两面的影响,但总体来说正面影响较大,这和之前调查的大学生理性看待宗教情况吻合。宗教增强了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因为宗教有着爱国的教义,但也一定程度强化了大学生的保守意识,因为我国是个多宗教国家,信仰和参加的宗教不同也会带来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宗教能净化心灵的作用使得更多大学生性格乐观,勇敢积极,但如果过多追求虚幻,也可能造成与现实的矛盾,产生厌世情绪。宗教的伦理思想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品质,但也有带着迷信思想去助人为乐以祈求神的保佑免受灾难。宗教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通过本次调查基本研究归纳出来,但针对这些研究结果制定什么样的对策,是以后研究过程所要完成的。

  宗教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在校大学生对于O2O教学模式的反馈研究

    一、前言 近年来,网络课程呈现席卷全球之势。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课程采用O2O教学模式,即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由于O2O教学模式是新生事物,所以很多教师不是很确定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从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角...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及价值 (一)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实现就业的现实需求...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

    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中,小学数学方面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开始与生活挂钩,并且被要求在生活中学以致用。但是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运用意识科学地加以培养自然而然成为其中最...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初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注意学习中的细节问题,如果缺乏观察能力,只是一味地靠老师在教学中进行灌输,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非常缓慢的。...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高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困难及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129-02 在社会主义新形势的影响下,高校发展不断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学生干部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是联系学生和学...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基于新时期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改革与优化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89-01 在高校管理中,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可以确保进行的有条不紊,...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