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sansa2025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46-01

  1 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储备,而且还应善于洞察学生情感、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并把把自己的情感渗透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的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学习成才的必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神经的细胞会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化学学科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化学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化学教学中通过问题设置,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冲动,对学生积极地探索知识,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起到了推动作用。如在讲“盐的水解”时,提出“食盐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分别显什么性”,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三种溶液的酸碱性,再让学生相互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智力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2 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活动,它由逻辑思维因素和非逻辑思维等要素构成,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当前的教育改革,十分强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大胆实践能力。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给出自学提纲,让学生阅读熟悉书本上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学生完成这一步的学习任务之后,鼓励学生大胆地推测或猜想,注意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的直觉思维习惯。推测或猜想之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得出正确结论。第二,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基础知识,因为直觉思维是以广泛的知识为基础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信息量,就不会形成正确的直觉思维,更不会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形成正确的结论。第三,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在习题解答中,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题归一,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总结,有所创造。例如,在实验习题课时,实验前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讲解、教师多鼓励学生设计与别人不同的方法,然后再集体讨论,找出最佳方案进行实验;又如,在实验课上,教师让同学生“挑毛病”,教师手拿一支试管,让同学们说出试管有哪些缺点。同学们经过一番议论或争论,归结出试管容易破损、只能发生一个反应、浪费药液等等缺点。在找出毛病的基础上,对教学仪器的改革提出自己创造性的看法,例如有的同学提出用吃完药的塑料板来代替试管,这样不仅把废物重新利用起来,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

  3 在实验操作中注重学生的创新品质培养

  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利于启发创新思维,还能培养学生艰苦探索,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亲自操作实验激发创新思考的机会。

  3.1 适当安排随堂实验

  可以采取师生双向互动的方式,老师演示,学生观察,学生操作实验,老师观摩指导,还可以老师讲,学生操作实验。作为“边讲边实验”化学教材的素材有:(1)叙述物质的性质的教材,“边讲边实验”行之有效,要尽可能采用。(2)学生不易掌握、难理解的知识点,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去实验。(3)内在联系紧密的知识、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内容,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去实验。(4)为了强化或形成某些概念,力求学生多动手实验,例如向滴有石蕊的氢氧化钠中逐滴滴人稀盐酸,观察现象。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中和反应的概念很容易得出。

  3.2 精心组织学生实验

  要求学生在实验前预习好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分析、判断,作好记录,在实验后写好实验报告。

  3.3 鼓励学生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探究性实验,铁钉在不同条件下存放情况、怎样除锈、金属制品锈蚀条件等;如家庭实验,老师可根据实验的需要,借给学生实验需要的一些简单仪器和药品,比如测定食盐中碘的含量、草木灰中无机盐的含量;如活动课中的实验,活动课题打破教材的限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比如自制洗洁净等实验。在这些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尽情的发挥,教师则起引导、点拨、评价的作用。

  此外,第二课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超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安排的时间也灵活机动,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从起始年级,教师就应该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举办化学晚会,搞自制汽水,冰淇淋等化学小制作活动。同时对于基础、兴趣不同的学生也可开展不同的实验,让他们设计完成一些探索实验,开阔视野并培养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还需要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使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兴趣激发、情绪调动、意志磨练等有机融为一体,让创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形成。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6-0049-01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这能使学生记忆牢固,学得轻松,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人类在认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创新,才有发明创造,一切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问题是科学...

    sansa2025未命名
  •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之管见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动态活动的过程,是师生间最直接、最有关效、最有影响力的交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主要渠道。面对当今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飞快的年代,学习能力的高低至关重要,学习能力使他们步入社会、立足社会的必备能力。因此,如何培养...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68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新世纪的中学化学教师,我们有责任通过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无论是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

    sansa2025未命名
  •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道德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灵魂。责任感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素质教育对化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 现在的学生,责任意识普遍淡漠。在日常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