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浅谈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过度训练

sansa2025

  浅谈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过度训练

  1.过度训练的成因

  1.1训练本身因素

  运动训练会引起内环境状态紊乱、人体的各部分组织器官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从而导致机体做功能力降低。在恢复过程中,体内环境重新建立,形成超量恢复。从概念上说,在超额代偿尚未形成之前,不应继续训练,然而,大多数运动需要大运动量高强度训练,这就增加了过度训练和疲劳积累的危险。

  运动员训练中,所承受负荷在前一个负荷基础上逐渐增加,这种超量恢复的原则是现代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所应用的训练理论认为这可以提供最有效的刺激去产生适应能力。当负荷过大,在预期的时间内没有恢复疲劳和产生适应能力,运动员就处于过度训练或过度疲劳状态。随着训练量减少,过度训练或过度疲劳的运动员逐渐恢复并发生超额代偿。这一过程通常需要1―2周。如果训练和恢复之间的平衡失调持续时间较长,过度训练状态也就继续下去。过度训练的早期阶段仅有疲劳感加重及能力减退等反应,但随着疲劳积累,出现另一些客观指标和主观症状,称之为“过度训练综合症”或“慢性疲劳”。从慢性疲劳状态完全恢复可能需要几周乃至几个月的时间。过度训练综合症的不同表现实际上可能是其发展不同阶段和个体差异的反映。慢性疲劳可见于各种类型的运动,认为更常见于力量、速度和协同动作性运动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应把慢性疲劳和肌肉过度紧张区别开来。后者是一种局部过度训练,通常发生在单调,重复的激烈运动之后。这种运动可导致肌纤维组织的损伤,通常在两周内完全恢复。肌肉过度紧张可能在过度疲劳时产生,也可能先于或同时伴有慢性疲劳。

  1.2学习生活条件

  大学阶段,多数学生的生活方式、内容同中学时期有很大变化,规律性相对较差,各种社会活动越来越多。面对将要进入社会,所承受的压力不再单纯是学习,精力比较分散。很难专心于训练。训练后休息的时间大大减少,甚至进一步积累疲劳。而且,多数普通高校的伙食根本打不到运动训练的要求,在营养上入不敷出。他们的训练环境、恢复手段、都无法和专业运动员相比。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对于大学生运动员而言,他们的生长发育还没有结束。身体各系统、器官的机能逐渐形成完善。在“要出成绩”的压力面前,训练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过度训练现象。

  2.过度训练的表现

  2.1过度疲劳和短期过度训练。其症状随人而异,但处于该状态的运动员均有疲劳感加重。由于细胞内环境状态没有得到充分恢复,导致早期疲劳和最大作功能力降低。可以推测,在正常情况下反复运行并处于特定的运动类型和强度下的运动,在恢复不完全时,产生早期疲劳,为了满足一定负荷下的能量输出,只有加强对这些运动单位的神经刺激或增加参加反复运行的单位的数目,这两种情况均可使氧耗增加,从而使一定负荷下心率、通气量和血乳酸升高。反复运行方式的改变,通气量和血乳酸增高又导致产生比正常充分休整的情况下劳累得多的感觉,尽管负荷量并没有增加。连续训练有时使每日训练量和恢复期之间不能抵消,所以恢复不完全在运动员中是常见的。有时,也故意地使用这种短期生理性过度紧张状态然后逐渐减少训练强度。运动员的主观感觉是比较劳累,紧张。客观表观是最大运动能力随恢复不全而减低。心率、通气量和摄氧量等有所改变,血乳酸比正常时升高。

  过度疲劳也可伴有静态心率增加及运动后心率恢复延缓,这二者可能反映交感张力增高。肌肉酸痛及局部触痛也反映了紧张状态。有作者报告有体重降低,液体摄入量增加,睡眠失常等均可作为过度疲劳和慢性疲劳的指标。

  2.2 慢性疲劳的特征。反映在安静心率增加,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但等并没有发现过度训练运动员安静心率增高。疲劳的运动员不仅在运动时,而且在安静状态下也感到疲劳。他们的恢复也较缓慢,训练后很长时间仍可感到乏力。慢性疲劳还有一些症状,如烦燥、易激动,失眠及情绪不稳定等。不少运动员丧失比赛欲望和训练热情,运动后心率恢复迟缓,多有安静血压升高,但也有少数可降低。运动后血压恢复到基础水平的过程延缓。除此之外,运动员还有明显体位性低血压及肌肉酸痛等症状。过度训练综合症状况下往往容易受伤,导致创伤率增高。有时还容易患感冒、过敏反应和感染等。

  2.3 大学生运动员表征。近几年对大学生运动员观察发现,他们在短期内没有很大异常表现,日久天长会出现睡眠不足、成绩下降、运动性损伤及增高运动性疾病发生率等等。

  3.过度疲劳和慢性疲劳调整

  现在的训练手段中采用最多是遵循超量恢复的原则,这就使运动员在承受一个负荷后,在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接着承受更大的负荷,疲劳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使运动员的疲劳期避开比赛期,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最佳成绩,是每一个教练员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所以教练员在训练中一定要注意三点:(1)认真把握好疲劳的度。当运动员出现安静心率增加,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烦燥、易激动,失眠及情绪不稳定等疲劳表现时,应及时调解运动量,否则将事倍功半。(2)使过度疲劳的出现尽量远离比赛期。(3)针对大学生年龄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通过以上浅析,提出几点不甚成熟建议仅供参考。

  浅谈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过度训练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析高校大学生“三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227-02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能否较好地解决“三观”问题,对大学期间的成长和今后的人生发展都...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

    当前高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随着身心发展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生长与发展的环境日渐复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以前相比更为明显。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减少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

    sansa2025未命名
  • 浅析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误区及教育途径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让高校大学生的恋爱走到了阳光底下。由于缺乏对大学生恋爱知识的普及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加之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对爱情缺乏理智的分析和思考,责任心、担当意识较差,大学生的恋爱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加以...

    sansa2025未命名
  • 浅谈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把“明礼诚信”作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说:“礼者,敬人也。”荀子说:“...

    sansa2025未命名
  • 浅谈高校大学生主动安全意识的培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179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0 05―0028―04 高等教育结构的定义在不同的著作中有不同的论述,并且差别不大。本文采用的是潘懋元先生在《新编高等教育学》一书中所下的定义,即高等教...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