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探析高中语文课堂的学生情绪调动

sansa2025

  探析高中语文课堂的学生情绪调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105

  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科特色,蕴内涵,纳人文,营造氛围,情动于衷,心牵行动,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化功能。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可在引导思路、抑制氛围和提高创造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教学组织者在课堂上做到合理的情绪调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中来。”怎样才能做到合理而到位的情绪调动?关键是抓住情绪点,在课堂恰当的时机适时而动,情与理接,收发自如,有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着力分解教学内容,厘清情绪释放点

  一是从教学内容中厘清主要情绪点,保证情感教育的课堂落实。树立高中阶段的情感培养体系,具体将情感因素梳理、分配到课堂教学内容中,纲举目张。同时,梳理教材体系中的情感因素,真正激发相应的课堂情绪点。

  语文教材内容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挖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激发情绪,沉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落实情感教育的本质目的。

  二、抓住临时情绪触发点,营造课堂氛围

  师生情绪在教学过程中错位和同步,就能产生情绪碰撞和共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易在意料情况下所出现“应激”情绪,教师就需要根据实际需要作出相应的引导,构建高效的课堂氛围。

  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认知和评价,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并在体验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予以适当调节,对学生的情绪予以适当的引导,使教学情绪与课堂教学和谐,并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达到乐教乐学。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构成,而课堂教学中师生情绪调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正常发展。故尤需注意师生课堂中临时情绪触发点的处理,尤其是教师对在语文课堂中自己所处的焦虑、困惑、兴奋或愤怒等心理状态予以暗示调节,可有效有机地调节学生相应的情绪,加强情感的培养。

  三、选择方法调动情绪,加强师生情绪体验

  1. 课前精心预设教学过程,引导激发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无情便无味,语文教学特别注重情感的渲染,《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重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精心准备,精心预设情绪触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从而积久达到情感的养成。

  2. 教学过程以多种形式调动情绪,积久培养丰富的情感

  第一,教学起始阶段注重课前导入激发相应情绪。教学中间阶段以集体朗读、课堂辩论、课堂表演、音乐刺激等形式激发调动相应的情绪。教学结束阶段的情绪激发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的形式延伸求知情绪。

  第二,以适宜的方式释放情绪。纾解情绪的方法很多,有些人会痛哭一场、有些人找三五好友诉苦一番,另些人会逛街、听音乐、散步或逼自己做别的事情以免老想起不愉快。这样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有效纾解情绪的方式,你就能够控制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来控制你!

  第三,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再以学生到堂迟到为例,你可以婉转地告诉他:“你过了上课时间还没到,我们好担心你在路上发生意外。”试着把“我好担心”的感觉传达给他,让他了解他的迟到会带给你什么感受。如何适当表达情绪,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的体会、揣摩,更重要的是,要确实用在课堂中、生活中。

  探析高中语文课堂的学生情绪调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新挑战与应对策略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在校生的规模也在相应地不断扩大,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各种各样新挑战,并且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最终有效帮助大学阶段学生有效规范自身...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积极情绪,是受惠者在接受到他人、社会和自然等施惠者的恩惠之后在内心产生的一种冲动,它促使受惠者为所获得的恩惠做出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大学生感恩教育就是高校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提升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的探析

    去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探究

    在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在社会劳动输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这类院校内部课程结构也越来越丰富,随着英语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性的增加,学校内部其它专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不过整体的英语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英语...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析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地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民办高校,这是教育资源和教育消费者供需关系的体现,从而民办高校应运而生。同时民办高校同公办高校一样,已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人才发展建设的培养基地,也是社会各方面人才建...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大量扩招,许多行业的不景气,致使高校毕业生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应采取各种措施...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