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手机媒体视域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及实效性研究

sansa2025

  手机媒体视域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及实效性研究

  有关资料显示“手机媒体是以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被称为继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3G时代的来临,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已深深地烙上了新数字时代的痕迹,同时集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手机媒体也为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途径。飞速发展的手机媒体,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它的存在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各个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变革转型时期、大数据时代到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严峻考验。努力探寻手机媒体这一新兴文化现象,借力手机媒体技术,精心构建以手机媒体为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与方法体系,主动进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对提高信息化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手机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手机媒体丰富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内容,通过手机媒体传播积极、健康的信息能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他们对新常态下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并以此来指导他们正确的选择和规划自己的美好未来。

  (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手机媒体的应用,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充分发挥了高效、便捷的功能,让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更为顺利,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手机媒体平台的应用有效的手段和表现方式。例如,用手机或QQ邮箱传达和记录想政治教育信息,用QQ、微信、人人网、本校论坛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讨论,紧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动态步伐,用微博记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长。这样做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使信息的接受和传递均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控制,能够随时随地传播信息。

  二、手机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手机媒体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它可以传播积极健康的信息,也会传播一些虚假恶意或者不健康的信息,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个平台传播不良信息、制造谣言、夸大社会舆论、控制社会导向等违法行为提供了机会。我们要通过手机媒体,如短信、微博、手机报等方式传播法制知识信息,让学生以最便捷、最直接的途径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探索手机视域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一)建立短信平台,引导媒介方向,开展大学生日常教育工作

  由于手机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收看、了解新闻信息的特点,我们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构建校园信息一体化、全方位沟通平台。通过采取手机短信群发的方法,有选择、有针对的群发模式,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广大学生可以有效获得可靠的信息资源,对学校变化、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了如指掌。可以说,这一模式以特色鲜明、先入为主的姿态,充分做到了对大学生形式政策的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的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二)建立监控管理,正确甄别信息,开展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手机媒体产生的影响覆盖面大、传播范围广,但是在传播有益健康咨询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有杂音的出现。因此,如何净化手机环境,将噪音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高效及时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信息渠道上去,是手机媒体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必须面临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一些生动形象的方法,如组织制作一些防诈骗、防传销等小案例的卡通动画宣传片或宣传故事、宣传画,以短信、彩信的途径将一些文字、图片、Flash传送给学生。另外,大学生心思单纯,鉴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用,所以建立监控管理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作。让学生得到了适当的管理,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让学生逐渐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从而塑造其完美、理想的人性。

  (三)建立沟通桥梁,塑造健康心理,开展大学生日常辅导工作

  手机媒体的虚拟性和贴身性,缩短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距离。手机媒体的传播打破了网络的虚拟性,通过人与屏的特殊时尚交流方法,架起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桥梁,拉近了人际交往的距离,减少了人际活动的心理防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倾诉,更加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倾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动态,了解学生心理,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疏导学生心理,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

  (四)建立主题窗口,培养审美情趣,开展大学生日常服务工作

  手机媒体因其具有可读性、互动性、新奇性的特点,又兼具文字短信、彩信、WAP等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发布图文并茂、音频俱佳的新闻信息。尤其建立主题窗口,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校园网络的关注度,既能及时将信息传送给学生,又能为学生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渠道。加之这些主题窗口都是由专人负责管理,既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又增加了可信度,让大学生的日常服务工作更加顺利。

  四、结语

  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介正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了解以及对大学生的调查走访,归纳总结出来一些手机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的利弊,并针对其弊端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在手机媒体视域下更好地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提高手机媒体的可操作性、时效性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手机媒体视域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及实效性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