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管理

sansa2025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管理

  工学结合是结合工作的有目的的学习,该教育模式将知识的掌握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工作能力。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又通过工作来实现学习,工作和学习是相互关联的,以“工”为目的,以“学”为手段,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向技术型人才转型。高职院校是我国现阶段实行工学结合模式的主要基地,半工半读的制度模式也在不断的完善,但学生管理仍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建立健全的工学结合体系,完善学生管理体制,还需要学生、学校和企业的通力合作。

  一、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管理是阻碍其模式成长的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校企双方认知与目的不一致。传统的思想禁锢了企业对工学结合这一教育模式的认识,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本就是学校的责任,企业没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因此,大多数企业只是将学校输送过来的学生放在实习生的岗位上,目的也只是单纯的就业实习。部分企业管理者以经济效益为重,认识不到工学结合模式中的教育意义。而学校手中没有针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在工学结合的实施中不能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在设置岗位、管理学生、分配教师等方面仍无法满足现实的要求,很难实现自身的教育目的。不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也导致学生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理解上存在偏差,使学生不再注重知识的学习以及进行教学实践的真正意义,这则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

  (二)学生对自身定位的转变困难。在工学结合的实行过程中,学生作为该培养模式的本体,他们的想法以及对其自身的定位是尤为重要的。很多学生并没有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去迎接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学生过惯了学校自由的生活,很难马上接受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也不成熟,遇事不知道如何解决。很多学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之后,普遍选择抱怨学校,抱怨企业的种种制度,仍把自己放在一个学生的角度,以为出现任何问题都会有老师或是同学帮忙解决,不能独立思考,只关注自身的利益,不能站在合理的角度为学校和企业考虑利弊。学生出现定位难以转换的现象,使工学结合的模式无法有序进行。

  (三)学生岗位分散分配,管理困难。由于学校输出的学生数量与企业输入的员工数量不能保持一致,导致同一班级的学生不能整体进入同一企业实习,这样就会增加学校组织和管理的难度。此外,部分高职院校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指派专业指导教师到企业中指导和管理,因此,学生管理方面大部分要靠学生自律,此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工学结合的预期效果。

  (四)学生学习目的与企业要求不一致。学生进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想将已有的知识储备放在实际操作中,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而现实情况是,企业收纳的学生都是为企业自身服务的,企业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将学生放在空缺岗位上,虽然把学生当成正式员工一样安排管理,却只是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并不考虑是否将学生所学融入到工作中。这就常常导致学生懈怠工作,与管理人员发生冲突,更加不利于工学结合的开展。

  二、工学结合下加强学生管理的策略

  针对以上归纳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三个解决策略:

  (一)统筹校、企、生三方利益。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需要统筹学校、企业与学生的三方的利益,使三方的利益达到平衡,保证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共赢的目的。作为学校,通过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可以培养更多优秀的、适合社会发展的学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整体水平。作为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比同龄人更早的接触社会,更快的适应社会。作为企业,减少了培养成本,专业性强的人才可以直接使用,在为自身创造了利益的同时,又承担了社会赋予的责任。要想达到三方共赢,学校需要积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做好学生与企业的纽带。

  (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学生通过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到社会上实习,首先要改变的是自身认知的社会角色。在实习期间,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在学习实践的同时,也要为企业创造利益。在学生到企业实习之前,学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把实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告知学生,并让学生做好吃苦、服从的思想准备。在实习进行之前,企业可以通过岗前动员及培训让学生对企业文化、制度等进行充分了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义务,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

  (三)以保障学生利益为主。对很多学生来说,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他们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他们既欣喜于初入社会的诸多挑战,又害怕自己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此时,学校在让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福利待遇的同时,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学校对实习学生的关心,如定期探望,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派遣指导教师常驻企业等等。企业与学校要达成相关协定,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及各方面保障,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三、结语

  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学校和企业同时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和条例,学生自身要有角色转变的观念,企业要认清社会责任,通过三方合作,将学校培养的技术型人才输出给企业,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管理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在校大学生对于O2O教学模式的反馈研究

    一、前言 近年来,网络课程呈现席卷全球之势。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课程采用O2O教学模式,即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由于O2O教学模式是新生事物,所以很多教师不是很确定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从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角...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及价值 (一)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实现就业的现实需求...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

    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中,小学数学方面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开始与生活挂钩,并且被要求在生活中学以致用。但是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运用意识科学地加以培养自然而然成为其中最...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初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注意学习中的细节问题,如果缺乏观察能力,只是一味地靠老师在教学中进行灌输,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非常缓慢的。...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高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困难及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129-02 在社会主义新形势的影响下,高校发展不断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学生干部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是联系学生和学...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基于新时期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改革与优化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89-01 在高校管理中,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可以确保进行的有条不紊,...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