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转变教学方法,提升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水平

sansa2025

  转变教学方法,提升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水平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1

  英语是一门世界性的语言,是各国之间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作为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必须掌握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一直以来,前四种能力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全中国都在兴起一股消除“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热潮。然而最后一项也是最为重要的能力―“译”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极少涉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中国举世瞩目,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脚步不断加快,具有优秀英语翻译能力成为社会迫切需要、实用性强的知识技能。英汉双语翻译不再仅是英语专业人员的专利,所有的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后都不可避免的要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口译和笔译。蔡基刚早就认为:就翻译这个涉及说和写的综合交际能力来说,越来越被社会看重。因此,学生走上社会,翻译能力作为综合应用和实用能力之一,是在工作中用得较多的一种技能。实际上,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水平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面对社会需求,我们当务之急是转变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努力通过教学和培养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发现问题,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汉翻译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有:

  学生方面:一,高职院校的学生英汉基础较差。目前高职在校生大多是高考成绩相对不理想的学生,尤其是英语分数较低,语言基础比较薄弱,理解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习惯和信心,词汇不足,语法不清。他们在翻译时常常依靠字典生搬硬套而不顾及上下文的语境,笑料百出。二,高职学生往往缺乏英语思维,一对一地直译。由于对英语国家和文化缺乏了解,学生们倾向于延续汉语的思维习惯,无法透过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来达到翻译的通顺和忠实,翻译中一个汉语对应一个单词,是望文生义而不是翻译,误解在所难免。三,对英语翻译的认识有误区,认为翻译是外语专业学生的范围,大都惧怕英语翻译。有的学生虽然通过了专科英语等级考试,甚至也通过了四级和六级考试,还存在张口说不出、提笔写不出的现象,翻译时中式英语比比皆是。

  教资上:一方面,广大教师对翻译教学重视不够,授课时捉襟见肘。大学英语课堂多数是合堂班,规模大、学生多、训练活动不容易操作,翻译讲授不是必须的,时间允许便讲,时间不够便不讲。另一方面,现行高职院校使用较多的几套大学英语教材(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如《新时代大学英语》、《新编实用英语》、《新视界大学英语》等,虽然均带有句子翻译练习,但是内容相对陈旧,题型单一,历久不变,满足不了目前的社会需求。教材中的翻译练习主要用以巩固本单元所涉及之词汇、短语、句法结构等语言知识,没有篇章等实用性的翻译,更缺乏对翻译理论知识和常用翻译方法的讲解,不利于广大学生英语翻译水平的提高。上述原因都导致学生谈翻译色变,无所适从。

  翻译教学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翻译能力的提高亦涉及多方面,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转变思路和方法。

  一、思想上重视起来,从教师到学生都要把翻译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能力是通过学习与实践习得的,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只有大家把翻译重视起来才能有效得配合教学。对老师而言,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并没有纳入教材体系,没有现成的大纲,更没有供参考的教材、案例等,点点滴滴都需要教师自己思考与设计,这就要求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精读课文讲授翻译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翻译练习,逐步树立学生的信心。

  二、转变教学方法,从学生“学”转换到学生“做”。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传统枯燥的纠错法课堂教学转换到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转换的各种活动中来。例如,对于餐饮专业学生,可以先从日常所见的菜名翻译入手。每位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爱吃的一道菜,把菜名翻译成英语,彼此分享,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使同学们加深了英语学习;举行翻译比赛,开展适量的翻译欣赏课等,将一些名家的翻译作品拿出来共同欣赏,以赛促学,举一反三。

  三、加强英汉语言对比,引入文化背景知识,逆向过程教学。翻译是和文化息息相关的,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只有全面、透彻地了解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主要差异, 才能真正达到翻译的标准―忠实和通顺。所以,翻译教学的第一步应是语言宏观对比,配合一些基本理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译文意识”。例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属于主语显著语言,汉语属于主题显著语言,汉语常用无主句,而译成英语时则常用被动语态,同汉语相比, 英语词序倒置现象较多。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四、句子翻译为基础,语篇翻译是关键。翻译练习开始可以侧重于以句子为单位的专项基础练习。之后,教师再提供段落和篇章翻译,使学生在上下文语境中融会贯通翻译技巧。语篇分析把视角从句子为中心转移到重视整体语篇,注重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整体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立足语篇整体,结合语篇内外因素讲授翻译策略和技巧。我们可以采用逆向教学,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翻译,再由学生总结,教师概括,共同得出结论,这种“逆向”方法实际也是让学生在“做”中“学”。

  五、口头翻译和笔头翻译并重。翻译并不一定要像我们书本上的作业那样依据某种词句写成书面文字。笔头翻译重点放在语言准确度上,有利于翻译质量的提高;而口头翻译对语法要求较低,练习同一段文字所需时间较少,可以较快提升学生的兴趣和水平,教师在模拟环境下要让学生进行有声翻译表演,即口译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模拟实践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体会抓意思的重要性,在实际口译活动中进行各种技巧的训练。

  翻译是语言基本功之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翻译教学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尽管高职翻译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只要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转变教学方法,提升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水平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新模式

    一、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教司新出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大学生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步加大,保障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解决大学生生活费用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保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如何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关键。...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信息行为模式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30-02 当前的大学生是在网络与社会信息快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不仅是信息时代的体验者,而且思维活跃,对信息较敏感,且潜在...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初探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音乐文化调适

    关于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生活的文章与专著有:汤莉兰,《少数民族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文化冲突与调适》,金学关《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人类学研究》等。但从音乐文化这一视角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研究的论文专著还不多见。论文中两位采访对象分别是四川...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基于微博平台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2 微博是一个建立在用户关系的基础上的信息传播平台,通过网页、手机、pad等即时通讯工具随时查看、更新,成为现代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微博...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中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1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现状 我国的职业素质教育在很长时间内是学校给出固定目标,然后学生在此基础上了解和学习。学生缺乏主动性,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给出的“答案”。因此,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