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透过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探究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sansa2025

  透过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探究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方向,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而加强对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下面探究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1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类创造性地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类产生思维、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逻辑思维的精髓和核心。没有逻辑思维中的创新能力,就没有实践中的创新。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不益于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本身即具有创新的成分和作用,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

  2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现状

  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淡薄,许多学校存在学生为高考考试而学,教师为高考而教的做法。21世纪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而创新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面。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这将成为所有数学教育者进一步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为此,通过对部分高中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测试和访谈,了解高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水平较低,需加强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培养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三步”模式

  3.1创设良好的数学创新环境,确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3.1.1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如果教师队伍不具备基本的创新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就不可能达成。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新的解题思路、新的解题方法、新信息、新观念、新模型等;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胆突破,确立创造性教学原则,这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素质。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

  3.1.2充分利用好现行新教材资源,构建开放、和谐数学课堂

  现行新教材的编排内容和设计理念,如探究、研究性课题、实际数学问题、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等,非常适合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互动探究。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学习,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好的氛围形成一种开放、和谐的课堂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3.1.3制定科学的评介标准和保障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因此,要树立常抓常新的工作理念,不断进行制度革新,把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经常性的重点,从长效机制去考虑,建立相关机制和制度,经常研究、统筹安排,抓好落实,确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3.2通过创新性学习,培养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詹姆斯?博特金(美)、马迪?埃曼杰拉(摩洛哥)、米尔西?马尔茨(罗马尼亚)等人在《学无止境》(1979)中首次提出:创新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别出心裁,探索新思路、新问题、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的学习活动。创新性学习的主要追求目标是自主性和整体性。创新性学习是一种能带来变化、更新、重组和重新提出问题的学习形式。传统的学习是维持性学习,学习者从中获取的只是固定不变的见解、观点、方法和规则,目的是应付已知的、重复发生的情况,增长学习者解决既定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有概念、解题、思想方法、数学建模等教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数学问题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创新性学习去发现、猜想、归纳、类比、推理、质疑、探索、发散、讨论和解决等数学问题和方法。通过创新性学习,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形成,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3.2.1中学生数学创新兴趣是培养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前提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学生在竞争中充分展现自我,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喜悦;创设情景、设疑启迪,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产生的过程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兴趣;利用数学中的美和教学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3.2.2学生创新思维品质是培养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关键

  3.2.2.1鼓励学生发现、提出、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项艰巨而神圣的任务。数学教学过程应是一个让学生不断地进行高峰体验的过程,如果数学学习的每一个高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都是通过教师引导后自己一步一步走过的,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便是一个不断的创新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学生质疑问题,乐于刨根问底,善于各抒己见。教师要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使之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并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改善、创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时有新观念、新方法,观察事物时有新视角、新发现。如概念教学中,让学生经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得到完整的数学概念。

  3.2.2.2引发猜想、引导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国著名中学数学特级教师马明说过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更确切地讲“是展示和发展思维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过程。引发猜想、引导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推动学生创新性学习,然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如: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求异探索;通过新知识引发猜想、引导求新探索。让学生以探索者的姿态去探索,从求深、求广、求新、求异和求巧诸目的中去积极思维。

  3.2.2.3积极开展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对数学问题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因而发散思维寓于联想、思路宽阔、寻求变异,它对推广原命题、引申旧知识、发现新方法等具有积极的开拓作用,可见创造能力更多寓于发散思维之中。而教材的表述侧重于集中思维,对于发散过程的思维描述和再现需要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处理的分析来进行补充和加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发散性强的数学问题,适当创设问题情境,造成认知冲突,通过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散,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如解题教学中,可对问题的解决策略、问题的条件、问题的结论等进行发散,追求多种角度和方法去进行变相思维,

  3.3开展数学创新性研究,提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开展数学创新性研究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造,提高学生多方面数学素质和能力的好形式。中学生求知欲强,遇事喜欢追根究底,他们在进行数学创新性研究中,富有探索性、创造性,常常表现出突破“接受学习”的水平,自己认识新事物、新现象,大胆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勇敢地发现、创造。从而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能力和提高数学创新能力。如在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增设了研究性课题,这些课题具有创新性研究,这就为数学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还可以进行与数学有关的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创新性研究活动。

  4结束语

  在中学阶段对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创造性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促使学生创新性学习,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形成“创新性环境――创新性学习――创新性研究”三步模式,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结出丰硕之果。

  透过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探究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善于用师爱去叩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热情、心血和智慧去启迪诱导学生,使班主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随着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在小学高段的教学中,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要重视学生的...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新课标下数学生活实践课程的应用

    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学必须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践课程,能够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学习场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学习模式,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新课程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0-0075-02 小学是孩子们健康成长、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的首要目标。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却遇到...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德育工作

    [摘要]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因变而变。要加强高校生的网络德育,必须建设高效、规范、严格的网上管理系统,加强高校教师网络德育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 网络德育;高校; 管理系统 网络作为新的技术平台,在为高...

    sansa2025经济管理
  • 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机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17-04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今天的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正在蓬勃涌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是创新...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与统招学生学习性投入的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6.004 Comparative Study of Students Learning Inputs in Vocationa...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