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虚拟社区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新探

sansa2025

  “虚拟社区”在网上提供了现实社区所能提供的各种交流和服务手段,包括主题论坛、聊天室、网上沙龙等社群活动区。虚拟社区作为网络中种种社会关系最重要、最集中和最具象的展演,不论与现实社区还是与网络的其他派生体相比,它改变了现实社区的经营理念与生活方式,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领域和文化交流平台。

虚拟社区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新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虚拟社区的特性。

  隐匿性。虚拟社区中的成员可以通过身份认证相互区分,但没有指纹、DNA 这些与生命有关的严格认证。成员一般都采用虚拟的匿名身份,并且一个人可以有几个成员名字,或者有多个 IP 地址。这样的特征隐瞒了成员在现实社会的真实身份,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简单。虚拟性是虚拟社区的本质特性,不具备虚拟性的社区就不能称之为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新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跨地域性。虚拟社区依托电子计算机技术、远程通信技术,实现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满足了跨地域生活共同体的形成。虚拟社区摆脱了人际互动范围上的地域限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网络媒介的互动而拉近,这是虚拟社区区别于现实社区的重要特点之一。

  人际关系的松散性。虚拟社区以网络媒介为基础,“隔离”地将陌生的人与人连接在一起,形成虚拟社区中陌生的人际关系,因此虚拟社区成员的地理分布可能遍及世界每个角落,这就形成了人际关系的松散性、动态性和不稳定性。

  开放性。在虚拟社区里身份认证和获得并没有现实社会中那么严格和复杂,大多是为了管理监控和统计日访问数量的需要,因此虚拟社区更具开放性。它依托电子信息技术,使得其成员不再受地域、年龄、职业、性别、种族、肤色的限制,凡是对某一社区有兴趣或有需要的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注册获得该社区成员的身份。不仅如此,虚拟社区的信息资源也是相当广泛,一个具备相关技术的虚拟社区,可以使全球各国人民涉足其中,并在该社区实现社区文化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他们集体开放资源,集体享受资源,是社区资源的创造更新者和享受者。

  二、虚拟社区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内容。

  虚拟社区与网络社会大环境的不同之处在于虚拟社区的隐匿性和自由性,因此,虚拟社区的规范治理与和谐发展更依赖网络道德培育。

  (一)网络道德认知培育。

  网络道德认知培育是培育大学生对网络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评价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它应该包括网络道德观念培育、网络社会行为分析能力培育、网络道德评价能力培育。人的道德行为不是人的本能性的适应活动,它必须以一定道德认识为基础。面对虚拟社区信息良莠不齐、舆论是非难辨、行为真假难分、观念存在多元价值的特点,虚拟社区的网络道德认知培育不仅仅是灌输简单的网络道德规范,而是面对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虚拟社区,通过传授网络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分析能力达到网络道德培育的目的。网络道德认知培育不仅仅包括大学生思想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更重要的是网络道德教育。随着网络道德培育在虚拟社区的实践发展,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也纷纷列入网络道德认知培育的范围。

  (二)网络道德意识培育。

  网络道德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活动系统,是网络道德情感、网络道德意志、网络道德信念的统一体。因此网络道德培育应该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开展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培育。虚拟社区中的网络道德情感培育主要是引导大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网络舆论或行为产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内心体验,具体体现在民族认同感、国家责任感、社会义务感、集体归属感以及对他人的道义感和对全世界的人道感。它旨在培养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虚拟社区情感世界里树立系统完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使大学生在虚拟社区的生活中不忘自身道德信仰,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不忘对社会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网络道德意识培育还要注重培养道德主体对虚拟社区网络道德的判断、决策以及外化行为的能力,培育和引导网络道德主体不受虚拟社区诱惑因素、多元舆论的影响,能够自主调节情感和行为,特别是具备自主意识、自律意识、自觉意识等等。虚拟社区背景下的网络道德意识培育应该以网络道德价值原则的传授为起点,训练大学生网络道德判断的能力,注重培养大学生在虚拟社区中的尊重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等基本道德规范。

  (三)网络道德行为培育。

  网络道德行为培育应建立在网络道德认知培育、网络道德意识培育基础之上,同时通过网络道德行为培育使已经形成的网络道德认知、网络道德意识得以巩固和深化。网络道德培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转化为规范合理的网络道德行为,而网络道德行为培育则是根据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和核心价值观教导大学生遵守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遵守网络道德和社会公德、尊重知识产权和专利权等等。网络道德行为培育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实践密不可分,因此在培育过程中还要从实践中获取真知,将政治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转化为网络道德行为培育的指导方针,引导大学生在无人监督的网络虚拟社区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在校大学生对于O2O教学模式的反馈研究

    一、前言 近年来,网络课程呈现席卷全球之势。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课程采用O2O教学模式,即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由于O2O教学模式是新生事物,所以很多教师不是很确定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从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角...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及价值 (一)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实现就业的现实需求...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

    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中,小学数学方面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开始与生活挂钩,并且被要求在生活中学以致用。但是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运用意识科学地加以培养自然而然成为其中最...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初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注意学习中的细节问题,如果缺乏观察能力,只是一味地靠老师在教学中进行灌输,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非常缓慢的。...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高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困难及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129-02 在社会主义新形势的影响下,高校发展不断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学生干部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是联系学生和学...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基于新时期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改革与优化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89-01 在高校管理中,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可以确保进行的有条不紊,...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