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对策研究

sansa2025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对策研究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时代。在这样的时代的条件下,传统的媒体难以满足及时、大量传播信息的要求,于是在网络技术的突破中,微博、博客以及微信等迅猛发展――“自媒体”应运而生。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乐于尝试新鲜事物,这使得他们既是“自媒体”的主要使用者,也是“自媒体”的主要受众。自媒体是一把“ 双刃剑”,一方面,它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另一方面,在“自媒体”满足人们对快餐信息的需求时,其真假信息鱼龙混杂、信息蔓延不受控制等问题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造成巨大冲击。因此,“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宽泛实效性差,工作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自媒体信息传播具有交互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得网络平台的信息、新闻和评论呈现出自由随意的特点。某些利益分子借助自媒体利用煽动性文字进行失真报道,使得自媒体时代下道德约束的作用逐渐弱化。导致各种思想渗透交织,各种信息真假难辨,尤其是一些不属实、负面的、不健康的信息广泛流传。而社会、学校缺乏统一的、有力的管理机制,往往导致信息流通不畅、不能及时反馈信息,只能事后补救的下场。

  (二)传统教学观念落后,教师教育手段有待丰富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有自流水。而往往思政工作者的教学手段、内容与现实相脱节。从教学内容来看,更多地采取课本或者陈旧的案例,从载体使用上来看,主要以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为主,就算增加了多媒体教学环节,依然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在集中在一个空间里,然而,“自媒体”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大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各种信息,其主体意识被调动起来,认知方式、意识形态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他们更注重在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和模式中获取知识,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多地采取说教为主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手段,例如与学生谈心谈话、举办主题班会等形式,这种“你讲我听、居高临下”的传统教学观念往往得不到学生支持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三)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辨别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仿佛 “忽如一夜春风来,飞入寻常百姓家”,学生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自己的“空间”里畅所欲言,张扬个性。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直接参与到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中来。而在自媒体的环境下,各种真假信息、观点、价值观念鱼龙混杂,呈多元趋势。对处于人生观和价值形成过程中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处理分析信息真假的能力不足,又容易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所带来的干扰和诱惑。在他们的参与过程中,由于所受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约束较小,群体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外界导向,形成意见和行为的趋同性,更容易发生不良的集体行动。

  二、应对“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的对策

  (一)健全监督机制,发挥自媒体积极作用

  公开、快速、畅通的信息渠道是引导网络舆论的必要法宝。按照信息透明公开的原则,高校可设网络新闻发言人,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网络信息发布制度。实行信息公开,增强信息的透明度,能使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公开。完善网络监督机制,搜集舆情信息,宣传关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正能量信息。密切关注学生动态,监控学生交流平台,在第一时间对错误、负面信息进行解释和引导,全面、科学地搜集和分析相关情况,使学校各级部门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删除垃圾信息,净化网络环境,树立正确舆情导向,发挥自媒体积极作用。

  (二)转变工作理念,搭建自媒体活动载体

  思政工作者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自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与时俱进,让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成为“自流水”,才能教育和引导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掌握自媒体的使用技巧,运用手机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技术,借助形象直观的图片与文字向学生传播主流文化。以轻松活泼的方式进行观点分享、话题讨论、热点聚焦等活动,实现师生思想碰撞、观点对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打造自媒体人气平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增强他们辨别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意见领袖,强化自媒体疏导工作

  传播学者卡茨与拉扎斯菲尔德认为“舆论领袖”是某个群体关系的轴心,他们敏锐而积极,在圈子内具有威望,能影响周围人的观念和决定。同样,在自媒体的环境下,培养学生意见领袖也必不可少。一方面,班级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微博”、“班级微信”等平台,让班级班委、员担任管理者,承担自媒体中的“活跃分子”、“意见领袖”,巧妙地组织内部讨论、沟通,让学生引导学生,相互监督;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培养具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效果的学生榜样,例如微博大V,通过发布精辟深透的评论、第一手信息资料等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积极引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对策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彭银凤,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4-224-03 一、引论...

    sansa2025未命名
  •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难题及对策试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283-04 一、自媒体时代:话语权的去中心化与多元价值观的冲突 随着互联网、4G技术的迅猛发展,PC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智能终...

    sansa2025未命名
  • 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

    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学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学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①,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目标、信仰追求和价值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困境及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6.259 随着科技的快速的发展,手机在得到普及的同时,手机网络媒体也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主流。根据2014年6月份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2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社交乃至日常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及其重要的影响,新媒体的使用不仅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视野,改变...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