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成人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sansa2025

  成人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07-01

  一、成人教育学生心理特点及分析

  1、既有追求进步的学习心理,也有得过且过的混文凭心理。成教学生生源多样化,有的是为适应职场需要而学习的成年人,有的是中等专业学校毕业需要继续提升学历和技能的人,还有一部分是追求第二学历的人。他们大多是渴望进步,渴望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当然,成教学生中也有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没有主动性,行为自由散漫,他们抱着混文凭的心理得过且过。因此,这两种的心理矛盾在成教学生中体现明显。

  2、对学校缺乏归属感,自卑心理重。虽然与普通学生同在一个校园学习生活,成教学生总觉得自己层次要低一些,觉得学校有差别对待,容易产生否定自我价值的心理倾向。首先,成教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到四十岁之间,这个时期正是面临工作、学习、家庭等各种压力比较集中的时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更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其次,成人教育文凭“含金量”低的社会舆论容易使成教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学校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先满足普通学生再满足成教学生,这也使得成教学生在学校难以找到归属感;另外,社会用人单位对成教毕业生另眼看待,也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自信,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

  3、焦虑、恐惧时有发生。成教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低,现在很多学校的成人教育的教学计划,都是参考普通学生的教学计划制定和执行的,在自身文化基础低的条件下学习难度大可想而知,这也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部分成人大学生还有来自家庭的责任、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工作的任务以及经济上的困境,多种压力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思想迷茫,焦虑和恐惧的心理也就产生了。

  二、成人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心理健康教育未纳入传统教育课程体系,无法在成人教育过程中完整和系统地开展。虽然有些学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设置心理咨询室,但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而这些有限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主要面向普通学生开展的。提高成教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内容非常欠缺。

  2、日常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开展得不够,心理学专业教师匮乏。现在的高校大多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很多高校还未形成一支完整的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咨询队伍,再加上各高校注重成教学生的技能培养,对他们心理健康咨询的重视度不够,成教学生的心理咨询主要是借鉴普通学生的心理健康案例,由于成教学生与普通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套用普通学生的心理咨询的方法得到的效果将不会明显。

  3、辅导员在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不明显。成教辅导员有些来自校内各院系,有些由成教部的老师担任,有些来自校外聘用教师,大部分高校除了对其有专业知识和学生管理能力的要求,并没有心理健康知识的要求。辅导员应当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者、引导者甚至心理咨询的协助者,但大部分辅导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如果遇到复杂的心理问题就很难预知和发现。

  三、解决的办法

  1、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首先,开设专门针对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和讲座,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保证课程质量,使学生掌握个人心理的基本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其次,通过心理测试等方法,训练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再次,任课教师也应有发现心理问题的警惕性和责任心,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科知识,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2、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定期开展成教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学校要重视并建立起较高水平的学校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人力资源、咨询设施、财政支持等;心理咨询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各种适应与发展问题,通过协商、交谈、启发和指导,帮助其达到自立自强、增进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通过心理咨询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通过心理健康调查,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同时,对心理咨询结果进一步分析诊断,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使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

  3、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构建多渠道的信息交流平台。首先,辅导员要多看有关心理健康专业方面的书籍、多听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专题报告,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优化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心理健康辅导水平。同时,要拿出真挚的爱心去关心和爱护成教学生,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焦虑什么,迷茫什么,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找到归属感,抚平他们的自卑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真正做到为学生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成熟及全面发展。其次,辅导员要在学生中建立信息交流网络,依靠学生干部、学生员共同做好心理状况的掌握和追踪工作。比如建立班级qq群、微信平台、心理咨询邮箱等,利用网络隐蔽性,学生可以倾诉平时难以启齿的问题,释放心中的压抑、苦闷。辅导员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将班级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中发挥特长,展现自我,树立自信,克服自卑,成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成人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何为动手能力 所谓动手能力就是实践的能力。一方面,我们要敢于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动手操作、制作等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对策分析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学生、社会各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下,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社会实践类型上来看,主要有:开展便民服务、文化辅导活动、法律宣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教学形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顶岗实习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通过“担当起本职工作来学习”或者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替别人当班来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新模式

    一、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教司新出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大学生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步加大,保障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解决大学生生活费用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保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如何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关键。...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信息行为模式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30-02 当前的大学生是在网络与社会信息快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不仅是信息时代的体验者,而且思维活跃,对信息较敏感,且潜在...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