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初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sansa2025

  初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育是人类社会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当前确立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结构中一项基本素质。初中课堂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充分发展其个性的目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阵地。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如何培养,才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一、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是前提

  1.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生正处于一个人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随着他们身体发育的日趋成熟,使得他们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产生了质的飞跃。他们明显地意识到“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要求有像成人那样的独立性,不愿意成人再把他们看成小孩子。初中生这种成人感的产生,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出表现。而这种成人感的出现,只有在融洽的课堂气氛中,才能让他们敞开心灵的窗户,接受外来的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必须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有人认为“课堂教育过程必须在建立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下,从教师那里获得的信息,就特别容易为学生所接受。①”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意味着学生在心理上趋向于教师,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在时间上频率增加,在空间上距离缩短,易于使学生摹仿教师的思想行为和接受教师的暗示,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某种良好的行为准则,而且对学生的个性,诸如价值定向,性格特征等的形成与发展,都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好奇心和自尊心。教师要通过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设计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利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情感,敢于放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他们体味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的来之不易,从而充分肯定自身价值的存在,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心理要求。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热情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初中生能在操作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2)多数学具在颜色、设计的形状等方面都能够吸引学生对它进行操作;(3)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去探索发现学习知识的自由空间。正如有人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有效作用。②”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正是这样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对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也有重要作用。如在学具操作中,有一些操作需要同桌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互助合作的意识。

  二、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心理训练元素,对学生施以影响,是实现对初中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手段

  1.充分利用教材的显性价值,使学生在情感和意志上受到感染。如物理课上可以结合例题,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通过对深难题的反复钻研,训练学生刻苦学习,不畏惧困难的优秀品质,还可以引导学生克服难题,让学生享受付出努力后换来的喜悦;地理教材中结合对祖国和世界壮丽山河的介绍,如亚洲第一长河长江,桂林山水甲天下等的介绍,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挖掘教材的隐性作用,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施加间接影响。如在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中,动之以情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是综合发生作用的。如在教学“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时,可以播放1998年夏我国抗洪救灾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名族的情感。这其实是一种利用有知名度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素质的方法。它有自己的特点,既不向学生传授传统的道德知识,也不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而是寓教育于情境当中,通过按教育要求预先设置的情境来感化与熏陶学生;它没有强制性的措施,虽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它却能给学生良好心理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三、课堂教学中切实加强养成教育,是培养初中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于提高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当前初中生的意志力,耐挫心理相对来说还有待加强,在课堂上表现出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时有不少,这恰是他们有疑难的表现,教师如果不“察言观色”,顺势引导,则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遇到问题会表现出心理情绪的不稳定,长期这样下去,将会导致他们心理压抑,使他们心理畸形发展,从而严重影响学习,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加强对初中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帮助克服怕暴露自身弱点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形成稳定的心理,促使他们不断自我完善。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客观的判断,分析他们的薄弱之处和有利条件,在教学中扬长避短,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成功体验。

  教师在接触新班级之际,就要着手抓好养成教育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形成,对往后的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四、发现积极因素,利用赏识教育,在培养初中生良好心理品质中起着强化作用

  善于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帮助学生择善去恶,使学生自身逐渐增长起克服缺点或错误的内在精神力量,这是很有效的教育措施。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因素,并且常常在课堂中表现出来。例如:初中生往往会向往美好的未来,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得到表扬,这些都是他们心中的闪光点。它们亟待教师的发现,更是教育者启发学生觉悟的内在心理依据。初中生这一群体中有不少人精力旺盛,具有特殊才干,如善于歌唱,擅长运动,伶牙俐齿等等。教师要发现他们这些心理品质并不断培养,使他们不断发展。例如,在英语课堂上,对于口语表达有优势的学生,可让他们再课堂上多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写作较有优势的学生,在写作课上可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让学生尽情发挥各自的长处,他们的表现欲就会得到满足,从而增强信心,同时又促进了相关能力的提高。对于在学习上的待进生,教师要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选择难度较小的任务让他们完成,使他们获得较多的成功机会,他们就能慢慢树立信心,从而坚定学好的信念,形成稳定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某方面获得成功,点燃学生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昂首前进的信心,得到长善救失的作用。

  总之,初中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是一门学科,一种艺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尽可能消除他们心理素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让他们在健康的身心发展中顺利成长。

  注释:

  ①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②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初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在校大学生对于O2O教学模式的反馈研究

    一、前言 近年来,网络课程呈现席卷全球之势。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课程采用O2O教学模式,即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由于O2O教学模式是新生事物,所以很多教师不是很确定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从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角...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及价值 (一)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实现就业的现实需求...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

    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中,小学数学方面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开始与生活挂钩,并且被要求在生活中学以致用。但是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运用意识科学地加以培养自然而然成为其中最...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初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注意学习中的细节问题,如果缺乏观察能力,只是一味地靠老师在教学中进行灌输,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非常缓慢的。...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高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困难及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129-02 在社会主义新形势的影响下,高校发展不断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学生干部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是联系学生和学...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基于新时期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改革与优化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89-01 在高校管理中,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可以确保进行的有条不紊,...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