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新时期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探析

sansa2025

  新时期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探析

  一直以来大学生家庭教育被许多高校和家庭所忽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与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如何加强高校与家庭的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学校与家庭两种教育环境、两种教育形式、两种教育资源相互整合,促使二者协同发展,最终形成教育的合力,成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家校协同式教育的内涵

  家校协同教育与以往所提到的“家校合作”有本质上的区别,传统意义上的家校合作强调的是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家长只是一个配合者。家校协同式教育的理论依据是“协同效应”,

  认为在现代社会,个体生活的外部环境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发展。系统中每个要素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因此,在家校协同式教育中,两者力量的动态补充与及时有效是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效果的基础,其中家校之间的双向沟通是关键。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中国大学之前的教育主要是以高考为目标,主要重视学生的智育培养,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大学生大学时已在生理上成年,但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形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由于人数短缺、学生管理工作量大,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需要破解更多的育人难题。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于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目标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有利于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优势

  大学生家庭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一个崭新而特殊的阶段,开展大学生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虽然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渐趋成熟,希望通过民主平等的方式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解决自己所要面临的职业选择、社会交往、爱情婚恋、人生发展等重大问题,但由于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在经济上和情感上对家庭依然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的支持和帮助仍然是他们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只有加强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和家长的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加强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德性”素质

  人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按内容可分为德性、智育、身体三方面的素质,每一种素质又可以从知识、能力层面去分解。在德性、智育、身体三方面的素质中,“德性”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家长认识到“德性素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主动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进行感化教育,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不断完善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加强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有利于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

  教育模式、提高办学效益、赢得社会声誉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新时期,高校不但承担着传播知识和培养专业人才的职责,而且还担负着服务社会、提高国民素质等社会职能。通过加强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工作,高校在协同指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和完善高校向家庭渗透先进教育理念的社会职能。同时,高校通过和学生家庭之间不断的联系与沟通,也能广泛地获取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对更新高校的办学思想、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效益、服务社会、赢得社会声誉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高校自身的长足发展。

  (四)加强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家长对学生入校前的各个方面的情况是最了解的,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各种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就要求家长及时向学校反映子女的有关情况,以便于学校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同时,学校也要把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及时与家长沟通,便于家长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三、当前我国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要想大力推进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使其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新途径,仍然面临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没有得到重视

  由于受传统办学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一直以来都是实行封闭式办学、封闭式管理,缺乏与学生家庭之间联系和沟通。新时期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高校和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才逐渐增多,但仍有许多高校没有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没有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没有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许多家长认为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就进了“保险箱”,以后有关学生的成长、成才就都是学校的事情,因此就放松了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

  (二)高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有效的双向沟通

  家校协同式教育强调的是家长主动对高校教育管理等的了解,高校要对家长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的家校协同式培养的目标。然而,由于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家长一般很少主动和学校联系,在家校协同式教育中经常处于被动的状态,很少有机会与高校的教师和管理部门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因此,高校与家庭之间也就难以达到协同互动、共同育人的目标。   (三)协同式教育活动的阶段性强,缺乏连续性

  目前,我国高校的家校协同式教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具体工作主要集中在新生报到和毕业生就业、考研这段时间,其他时间则无动于衷,呈现出“重两头,轻中间”的特点。不少高校缺乏家校协同式教育的整体思路,没有对家校协同式教育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在时间上没有持续性,在内容上缺乏创新性。另外,对于同样担负着教育重担的家长来说,他们所获得的有关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等知识和技能也是简单的、零碎的,并没有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科学完整的协同式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体系。

  (四)家长参与高校育人体系的机制不健全

  现行的家校协同式教育制度不够完善,机构组成缺乏科学性,工作效率低。家长参与层面比较浅,很少涉及高校事务的参与与评价,更是无缘于学校的管理与决策。高校对家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甚少。家校协同式教育是家长与学校两者互动的过程,既有学校对家长的教育和沟通,也应该包括家长对学校事务的主动了解与参与。高校如果没有建立有关的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主动参与学校事务,家长协同教育的积极性就不会得到真正发挥。

  四、对加强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树立全方位育人理念,重视家庭教育

  高校应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优势和价值,努力树立起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学校要积极引导辅导员、班主任、导师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确立“大学生仍需要家庭教育”的观念,认识到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家长提供和学校沟通交流的专用场地,开通家长热线电话,购置专用办公设备等,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更好结合,使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传统的“两级结构”向“三级结构”转变,更有力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引导家长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随着“90后”大学生的出现,社会上出现的“月光”、“啃老”、“陪读”等现象也越来越多,同时在子女的就业过程中,家长的传统观念往往影响学生的择业,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新时期家长在子女的教育观念上必须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观念,形成与时代特征、与子女未来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方法。

  (三)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家庭教育

  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遵循“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家校互动活动,在传统家访、书信、电话、家长会、毕业典礼等渠道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渠道。如建立网络资源的优势,通过网络视频、QQ、博客、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各种不同方式与家长沟通。

  (四)高校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密切家校联系

  高校可以创建家长学校,开办家教知识讲座,进行家教行为指导,宣讲教育政策法规,讲授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理卫生等科学知识。通过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拉近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相互之间的了解、尊重和关心。设立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组织校外活动,动员家长相互交流,定期听取学校有关工作的汇报,反映家长的意见、建议。召开家长研讨会,调查了解家庭教育的需求,针对家教热点问题开展研讨,认真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建议。建立家长资料中心,可以邮寄教育资料,印发家校合作手册等,利用多种方式,宣传学校教育政策和计划。家长们可到中心索取教育资料,查询学生行为档案,接受家教培训,获取学习辅导材料。举行家教会议,交流家教经验,形成一个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会晤沟通场所。

  新时期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探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何为动手能力 所谓动手能力就是实践的能力。一方面,我们要敢于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动手操作、制作等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对策分析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学生、社会各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下,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社会实践类型上来看,主要有:开展便民服务、文化辅导活动、法律宣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教学形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顶岗实习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通过“担当起本职工作来学习”或者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替别人当班来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新模式

    一、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教司新出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大学生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步加大,保障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解决大学生生活费用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保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如何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关键。...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信息行为模式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30-02 当前的大学生是在网络与社会信息快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不仅是信息时代的体验者,而且思维活跃,对信息较敏感,且潜在...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