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sansa2025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New Media Era

  WANG Yuhui

  (Tianshi College, Tianjin 301700)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a specialized work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values and worldview to develop,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era,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spread of new media,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has opened up new channels and method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对现当代社会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重要的重塑性作用,大学生是关乎国际民生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是高等教育是否顺利开展的试金石,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必要而且必须。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而言的,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可塑性,新媒体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研究所所长首次提出来的,他提出新媒体是继报纸、图书、广播和电视之后基于网络基础构建的一个系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有网络延伸的手机、移动数字和无线通讯技术,当然了新媒体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网络空间范围,它已经延伸至更加广阔的数字空间,已经不再是单一形式的接收模式,演变成互动式的交流模式,《光明日报》在2011年度十大热点搜索排行榜中新媒体的影响力已经跃居第一位,它已经成为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受众面最广的媒体形式,它催生出人类传播形式的多样化,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更是新媒体的受益者。作为新媒体的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如何通过这些新兴的媒体形式向大学生传播正能量也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道难题。

  中国传媒大学充分利用学校专业特色,精心打造了“网站+微博+微信+短信平台+手机版”的多维就业平台,旨在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个全面性、个性化和互动式的服务网络,通过学校牵头与多家单位合作,对学校毕业生进行推荐,鼓励就业生参加各种学校招聘会,“点对点”进行信息传播,在全校范围内就生涯规划、就业信息和通知公告“广泛撒网”,如利用微信自助回复功能将就业流程、职业辅导资源等制作成“关键词知识库”加大对“实时语音功能”的使用,推出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在线个性化语音咨询服务。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决定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不同。

  (1)大众化和普遍性。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年关于网民数量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5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8亿,比上年同期增长43.3%,使用新媒体进行学习、办公和娱乐的网民占到了网民总数的九成,其中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的网民数量占到了八成,具有大专或者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占到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六成,高校完备的互联网设备和优越的大学校园环境为大学生接触新媒体提供了条件保障,使得大学生获得新媒体的能力显得轻而易举。根据《中国青年报》关于对青少年的上网调查显示,青少年网民网络使用行为对网络娱乐的发展、网络文化的走向、手机上网的影响是很大的,其中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比例上升。

  (2)互动性和及时性。通过新媒体技术,我们可以享受到足不出户可以浏览各种新闻,它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人与人之间新的交流模式,微信和微博的使用逐渐普及到大学校园,通过“自媒体”形式大学生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接收信息的方式,这些体验是在传统媒体模式下是无法想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捕捉到这个信息,利用新媒体与大学生展开零距离的沟通,在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中发现学生的微妙变化,从而可以更好地开展思想工作。例如有的大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分享和交流,甚至是同寝室的同学,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私人发泄空间,那就是网络等新媒体,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应该在虚拟世界为这位同学营造一个温暖的氛围。

  (3)自主性和草根化。人人都可以当生活中的导演,人人都可以是记者,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都可以发挥奇思妙想,为学校文化建设和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传递正能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新媒体带给我们自主和平民化的同时,有很多负面的影响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问题,一些非理性、极端性和暴力色情的信息在网络上泛滥,借助新媒体严重扰乱了我们的生活,这种“网络病毒”一旦恣意蔓延,势必会给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消极的影响。

  (4)商业化和世俗化。从新浪先后力捧徐静蕾和姚晨成为博客女王和微博女王,到张朝阳用自家的搜狐微博直播好友汪小菲和大婚礼而遭炮轰,互联网产业内时刻弥漫着浓浓的商业气息,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也通过新媒体充分地展露出来。在以博取眼球、快速成名为目的的各类“门事件”中,当事人以庸俗之风、低俗之气、媚俗之行吸引眼球,借助新媒体迅速扩大影响,渐而成为网络世界的关注焦点,使新媒体沦为助涨“三俗之风”的“帮凶”。这些商业化、世俗化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量涌现出来的新观念、新事物和新潮流都带给了大学生及思想政治教育全新的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不断转变思维方式、更新教育观念、优化内容结构、整合教育载体,需要根据大学生群体行为习惯和心理特征,尤其是在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在策略研究中,大体沿着传统的思路提出了一些策略。在观念方面,要针对学生身心及新媒体传播规律特点,转变教育观念,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工作,以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在内容及组织形式上,为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将活动延伸到的虚拟世界,抢占虚拟世界的思想阵地;在管理方面,加大网络特别是校园网管理力度,提高引导水平,做好网上舆论引导队伍建设;在媒体素养方面,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进行适当的媒体素养教育,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此外,汪顿提出疏导结合,形成合力,网上网下共同开展。张菁燕提出要提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可以实施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营造“对话式”、交互情境以及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等路径。学者秦永芳在《青少年媒介素养》一书中提出了开展青少年媒介教育的新论点,她提出在政府的主导下,充分利用各类媒介资源,调动和综合发挥非盈利组织、社会团体和学术推广事业团队的力量,针对不同的对象,以咨询的方法作为核心教学策略进行分类教育。还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牢牢掌握话语权。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主动引导高校网络舆情空间热点话题的建构,通过精心设置话题议程及时发布导向正确、语言生动、事例鲜活的帖子吸引学生点击和跟帖,把握引导高校热门话题的主动权。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难题及对策试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283-04 一、自媒体时代:话语权的去中心化与多元价值观的冲突 随着互联网、4G技术的迅猛发展,PC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智能终...

    sansa2025未命名
  •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习主席的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方向,各大院校应积极研究新媒体特征,将其运用到高校思想...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

    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学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学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①,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目标、信仰追求和价值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2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社交乃至日常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及其重要的影响,新媒体的使用不仅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视野,改变...

    sansa2025未命名
  •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253-02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作为大学生的聚集地,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综合性人才的重任。其中,作为思想政...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