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sansa2025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22-01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曾指出:"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智力因素,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人格,讲话艺术和处世本领。"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很明确的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因其学科特殊性,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主阵地之一。那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合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通过笔者多年来的实践与总结,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多提高

  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教师的不良心理行为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教师质疑的心理问题,即教师自身就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颗赤诚的爱心来面对所有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悦纳每一位学生;以一颗善良的心关心每一位学生;以一颗赏识之心鼓励每一位孩子;以一个智慧的头脑来引领每位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感染每位学生健康的心灵,教师要真正在"教书、育人"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2.更新教育观念

  2.1 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常言道:"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教师;有怎样的教师就有怎样的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与品德形成,影响教书育人任务的完成。有些教师缺乏健全的人格,对学生冷漠无情,有的甚至随意惩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焦虑、胆怯、自卑等心理问题。曾有媒体报道,学生因上课不听话,老师竟让学生自己用双面胶封住嘴。试想心理这么不健康的一位老师怎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呢?因此,教师要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性的认识。

  2.2 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怎样的教师才真正属于心理健康的语文教师呢?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渊博的知识积累、精湛的教学艺术外,还应具备热情、真诚、果敢、沉着、尊重、合作、谦虚、上进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教师的心境、情绪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积极性,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在塑造学生心灵方面有着更重的任务。因此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将最佳的一面带进课堂。

  3.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是爱。他们渴望生活和学习在一个充满爱心、愉快、和谐的环境。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的心理能得到健康成长:在这里顽皮的学生可以得到爱的感动;自卑的学生得到爱的鼓励,落后的学生得到爱的抚慰。他们尽享着探索认识世界的乐趣,他们体验着爱意的美好情感,他们领略着意志品质的无敌,他们尽情彰显着个性的差异。

  富有爱意的课堂氛围如何来创建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条经验,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上巨大的不幸与失败,其根源常常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充分认识到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教育者、领导者,又是服务者;学生是受教育者、被领导者,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要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好务。另一方面,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他们又是不成熟的,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离不开教师的扶持和引导的。要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教师威信的树立,来自于教师的高尚人格、教师的广博学识以及教师职业所要求的特殊性格。有了高尚的人格,教师才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了广博的学识,教师才能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有了童心,教师才能了如指掌,与学生打成一片。有了公正感,教师才能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有了自制力,教师才能在各种复杂情况下,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样,以教师为主导的班级人际关系就一定是和谐的、愉快的,学生的心理素质会得到健康发展。

  语文学科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材料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教师要以善良的心态、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智去观察、分析、理解、帮助学生,解开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结,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语文学科教育全过程中。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何为动手能力 所谓动手能力就是实践的能力。一方面,我们要敢于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动手操作、制作等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对策分析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学生、社会各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下,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社会实践类型上来看,主要有:开展便民服务、文化辅导活动、法律宣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教学形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顶岗实习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通过“担当起本职工作来学习”或者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替别人当班来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新模式

    一、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教司新出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大学生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步加大,保障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解决大学生生活费用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保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如何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关键。...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信息行为模式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30-02 当前的大学生是在网络与社会信息快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不仅是信息时代的体验者,而且思维活跃,对信息较敏感,且潜在...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