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生态学原则在高校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sansa2025

  生态学原则在高校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基金项目】该文是温州大学校级合作科研项目(项目号:2012Y008)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81-01

  生态学(ecology)源于希腊文oaks(房屋,住所)和logos(学科),因此生态学原本是研究生物栖息环境的科学,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srvkel)给予明确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指光、温度、水、营养物等物化因素)和生物环境(指同种和异种的其他有机体)的相互关系的科学[1]。生态学在20世纪初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生态思维揭示了生态系统的整体统一性、丰富多样性和开放循环性,它倡导一种全方位的生态关怀,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济”[2],强调整体(Holistic)、系统性(Systemic)、动态性(Dynamic)、开放性(Opened)原则,开启了一种新的整体论思维方式,随后,其基本理论逐渐进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教育生态学”也应运而生。1976年,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中最早正式提出“教育生态学”(Ecology Education)一词,“通过周密的、系统的和持久的努力来传递、激发或获取知识、态度、价值、技能和情感,以及这种努力产生的任何结果”[3]。借鉴教育生态学研究,引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大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在课堂之外生活、学习的关键场所,在校生活的近50%的时间是在公寓区内度过,学生在公寓中思想交流、品性表现最频繁也最真实。因此,公寓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大学学习、生活的质量,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公寓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高校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包括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境等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生态系统。借鉴生态学理论和基本原则,高校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发挥是由系统内外因素共同决定的。

  一、依据生态学的整体性原则,构建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外协同体系

  我国高校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趋势而“微调”公寓教育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大部分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条块管理,即学工部门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后勤部门负责物业服务后勤保障工作、保卫部门承担安全保卫维护秩序,改革后最显著的变化是有专职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教育、服务、管理脱节,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事前防御、过程控制和事后教育的长效机制。第二种改革实践是“书院制”,以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创新学生管理模式、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复旦大学“书院制”等为代表。这三所高校采用的“书院制”模式虽各有特色,但是都是依据人本主义、学生管理理论和文化管理理论等,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制度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住宿学校制度实施的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它以学生公寓为空间,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书院制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它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也存在具体事务管理中存在“多头管理”现象、书院制的核心“书院文化”的发展需要长时期的积累、书院制内部各环节直接的协调等问题。可见,当下高校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种实践模式的系统内外各影响因素没有达到协同一致的理想状态。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各个人的意志……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4]依据生态学理论,将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通过调整或协调内、外部不同因素的冲突、矛盾和纠纷,使之成为统一、均衡的体系。构建系统内部各要素,包括公寓文化、团建设、助学解困、心理健康、学风建设等,通过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互补、重组等方式综合起来,构建合理的结构,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整体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二、依据生态学的持续性原则,建设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相互协调的纵向机制

  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通过连续的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育人服务工作,让学生在长期的熏陶和实践体验中发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变化甚至根本性的变化。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或短期行为,是一个长期的、递进的、一贯性的实践过程。因此,在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规划上,应该充分协调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协调统一。

  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就是要求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每个阶段都是下个阶段的基础,逐级递进,不断积累,形成纵向合力。同时,教育合力不断积累深化,形成教育实效。

  三、依据生态学的开放性原则,建立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部门密切联系的联动机制

  在生态学理论下,任何系统具有开放性,通过与外部系统的物质、能力等的交换,获得系统更新和活力;反之,系统因封闭而消亡。“学生公寓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还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是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高等学校的稳定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成效。”[5]因此,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在保持整体特性的基础上,保持开放状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其与其他系统一起共同构成一个有机协调、完整统一的整体,从而提升体系的更高适应性、实效性和长久性。

  生态学原则在高校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何为动手能力 所谓动手能力就是实践的能力。一方面,我们要敢于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动手操作、制作等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对策分析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学生、社会各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下,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社会实践类型上来看,主要有:开展便民服务、文化辅导活动、法律宣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教学形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顶岗实习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通过“担当起本职工作来学习”或者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替别人当班来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新模式

    一、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教司新出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大学生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步加大,保障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解决大学生生活费用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保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如何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关键。...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信息行为模式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30-02 当前的大学生是在网络与社会信息快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不仅是信息时代的体验者,而且思维活跃,对信息较敏感,且潜在...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