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农村中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探究

sansa2025

  农村中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探究

  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学生厌学问题,且呈现日益加深的趋势。而受自身“学习观”不科学、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农村教师素质整体偏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生的厌学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明显。如果不对厌学的学生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的厌学程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加重,直至最终发展为辍学。因此,农村中小学生厌学问题亟待解决。

  农村中小学生的厌学情绪不是一日形成的,也不是受某一因素影响形成的,而是受自身、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想彻底解决农村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就需要家庭、学校、政府三方共同努力,帮助农村中小学生改变当前的学习态度,改善学习环境,同时,学生自身也需要不断提高自控力,努力解决厌学问题。

  一、家庭方面

  (一)家校合作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做到联手共管,对厌学学生进行引导和支持。在外务工的父母可以通过使用QQ、微信、家校通等现代通讯媒体一方面实现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给予孩子被关注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实现与老师的实时沟通交流,使学生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思想动态形成“无缝隙”对接,使教师真正的了解学生的一言一行,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听取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家庭与学校互相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帮助学生降低厌学情绪。

  (二)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营造家庭学习氛围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待学生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因此,家长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关注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孩子共同探讨制定成长目标,切不可做专制型父母,也不可制定“天马行空”的成长目标。另外,在家庭中要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在家的父母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与孩子共同学习或者陪伴孩子学习,与孩子互相监督,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外的父母可以通过每天定时打电话的方式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督促孩子认真学习。

  二、学校方面

  (一)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只有让学生先爱上学校,爱上学校生活,他们才会开始改变对学习的态度。所以,学校必须要做到从各方面吸引学生。首先,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校园氛围,改善校园环境。如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生懂得如何栽花种草的优势,划定每个班级的专属绿化区域,各班自行DIY,并定期进行班级绿化评比,这样既改善了校园环境,又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体育比赛、书法比赛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乐趣。

  另外,教师也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注重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首先,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整堂课仅仅使用传统的讲授法,可以而且必须配合使用讨论、交流等能够进行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次,农村教师应提高多媒体的使用率。农村教师较少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多媒体设备往往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传统的只靠“说”的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和厌烦感,因此,农村教师应提高多媒体的使用率,并配合使用教具等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应避免布置重复、机械的练习作业,如抄写某个字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等。通过这些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乐趣,学生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降低厌学情绪。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习动机

  正确学习观的培养是一件潜移默化的事情,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学校及教师就应该注意与家长合作共同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使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到:上学是自己的事情,上学不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是自己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所以,上学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最便捷途径。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自己必须履行的义务,完全是自己的事情,家长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发挥监督和陪伴作用,从而引导中小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喜欢上学习。

  (三)给予关注和爱护,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如果发现学生有厌学问题或出现厌学倾向,切不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此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并努力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实际教学中,中小学生往往会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讨厌上某一门课,反之,学生也会因为被某个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而爱上某门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外驱力会逐渐转化为内驱力,在悄无声息中就能够消除厌学情绪。想要真正吸引到学生,教师首先必须做到关心和爱护学生,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老师关心、爱护的时候,他才会服从老师的安排。充分尊重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消除中小学生的厌学情绪至关重要。

  三、政府方面

  (一)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

  政府应重点关注每个县城、每个乡镇的较贫困、较偏僻的农村小学,加大对这些学校的资金投入比重。另外,不仅要投入,更要监督使用。改变目前很多农村小学存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成“摆设”、体育器材进“小黑屋”的现状,使每一分投入都尽量收获最大的效益,改变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从硬件设施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一支高素质且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

  培养一支高素质且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对于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改善农村中小学生的厌学情绪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提高农村教师的知识与学历水平。对于目前的在职教师,应定期举办培训与进修活动,开拓农村教师的视野,提高农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对于准备进入农村小学教学的应聘教师,应制定严格的学历准入制度,注重考察他们的综合素质。其次,政府要给予农村教师更好的福利待遇,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改善住校教师们的在校生活条件,使高素质的教师愿意留在农村任教,稳定教师队伍。

  四、学生自身

  受心理发展不成熟等因素影响,中小学生自身解决厌学问题的能力有限,但中小学生仍然可以通过提高自控力来稍稍缓解厌学情绪,在学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我约束力,如放学回家后首先完成作业、上课注意听讲、遇到难题主动寻求帮助等。

  农村中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探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移动互联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微管理策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时代下微信、微博、QQ、飞信、app等方式已渗透到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生活、应用这些“微”元素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大力推进移动互联下学生工作微管理建设,破除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量大、操作繁琐、时效性差、流程不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探析

    Abstract: Good health is the human surviv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ational prosperity, health life lifetime sports. To...

    sansa2025教育师范
  •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念。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引领“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探讨

    一、高职大学生管理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 为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实现有效管理,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日常管理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实际性原则。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中物理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提升我国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高中物理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学科的不断发展也正是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在物理学领域,产生了一大批富有影响力...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