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柔性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sansa2025

  柔性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5-41-2

  0 引言

  学生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与高校的教育质量也有极大的联系。如今,我国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民主化、人性化的管理。在此形势下,我国各大高校必须对自身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融入柔性管理的理念,制定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体系,削弱管理措施的强制性,尊重学生的意愿,从而创建和谐良好的校园氛围,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柔性管理的内涵

  从本质上讲,柔性管理以“柔”的原则和“软”的控制为特点,它遵循的是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柔性管理是和刚性管理比较而言的,实施它的前提是遵循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它的核心管理手段是非强制方式,工作途?讲皇峭ü?强力外在约束,而是设法说服管理对象的内心,把组织意志变成被管理对象的自觉行为。柔性管理一直以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基础,旨在唤醒人的潜力、创造性和主动性,让人的尊严与和价值得以彰显,满足被管理者的社会需求、心理需求和价值需要,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人的自觉行动[1]。

  2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柔性管理的必要性

  2.1 柔性管理适应于现代高校的教育理念

  柔性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柔性管理的制度与措施具有较强的民主性、灵活性和非强制性,将其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中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也与现代高校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运用柔性化的管理模式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其必要性。

  2.2 柔性管理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十分发达,各式各样的信息咨询充斥网络,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极大的转变,学生越来越期望自身的价值得到认可与尊重。同时,社会对应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下培养的大学生人才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高校必须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柔性管理模式主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制定合适的管理措施,在保证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前提下,又不限制学生个性的张扬,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看来,实现柔性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必然趋势。

  3 柔性管理理念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柔性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因此,在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室要注重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各类制度措施的制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维护学生的主体利益,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水平,推动高校的发展,在管理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管理工作当中,从自身做起,相互监督、相互进步。另外,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校园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2]。

  3.2 建立民主化管理结构

  如果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比作一栋建筑物,那么管理理念就是建筑物的根基,而管理结构是建筑物的钢筋水泥框架,由此可见,管理结构的构建与完善对管理工作的开展而言十分重要。高校要构建民主化的管理结构,维持学生独有的个性,同时,还可以实现学生自身角色的多元化。在实施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座谈会等活动形式,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为学生提供发表自身观点、意见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设定民主管理信箱,学生可以通过匿名投递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当前管理模式的不满及建议,管理教师也可以总结学生的观点,对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调整。这就形成了一种反馈制度,增强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减轻了管理工作的任务量,同时也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3 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生在学校中会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与约束,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可以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极大助力。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水平,保证学生的轻松快乐成长,学校必须对校园环境的管控提起重视。校园环境分为校园内部的环境和校园外部的环境两部分,高效管理人员只能加强对外部环境影响要素的引导,真正能够改变、控制的只有校内的环境。创设良好的校园内部环境,需要从软件、硬件两个方面着手:其中,软环境主要是对现代高校中人文精神创设,主要包括全校师生的共同的价值观念以及人际关系;硬环境主要体现的是现代高校柔性管理过程中的以生为本理念。

  3.4 优化柔性管理的评价体系

  评价反馈在管理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反映出一段时期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新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在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中,评价方式和标准都归于单一,导致评价结果不具备太大的参考价值。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柔性管理模式,优化其评价体系,设定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及标准,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高校可以将原有的教师评价方式转变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样性评价方式;其次,取消原来的以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制度,将创新实践能力、日常考勤、业余竞赛成绩等都纳入评价体系,评判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在评价方法方面,应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进而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以及多元性[3]。

  4 学生管理柔性化的作用

  4.1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通过柔性教育可以实现对学生逐步的影响与教育。柔性管理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转化,之后有效影响学生的行为。受教育者在知识与感情上达成共鸣,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才会完成从知识到信念,进而再到行为的转化。

  4.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每一年高校毕业生都将作为一股新生势力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全面发展的高素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完成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历史使命,各高校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保证自身的全面发展。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柔性管理,实行人性化、民主化的教育管理,注重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够在保证学生具备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柔性管理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该理念反映到高校学生管理中即为以生为本,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参考,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同时,教师还要懂得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降低高校学生管理的强制性,提高管理水平,进而推动高校的发展。

  柔性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何为动手能力 所谓动手能力就是实践的能力。一方面,我们要敢于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动手操作、制作等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对策分析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学生、社会各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下,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社会实践类型上来看,主要有:开展便民服务、文化辅导活动、法律宣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教学形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顶岗实习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通过“担当起本职工作来学习”或者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替别人当班来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新模式

    一、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教司新出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大学生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步加大,保障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解决大学生生活费用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保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如何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关键。...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信息行为模式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30-02 当前的大学生是在网络与社会信息快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不仅是信息时代的体验者,而且思维活跃,对信息较敏感,且潜在...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