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

sansa2025

  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

  不论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法律意识、做人的道理都要从小开始培养,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发展前进的坚实力量。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教学。

  一、课前情境导入,激发小学生法律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课前导入尤为重要。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导入,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激发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小学生融入情境教学中,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且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法制教育,如果单独教授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以接受和理解,因此,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时,教师可以先从网上搜集黄河变化的相关图片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在上课时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资料。小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黄河的变化,从内心更容易引起共鸣,借此教师抓住机会,向小学生提出:为什么黄河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图片中人们砍伐树木的行为对吗?森林被毁灭了,草原被破坏了引起的后果是什么呢?作为一位我们国家的小公民应该怎样对待森林和草原呢?让小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学习本节课文,进而向小学生提出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小学生明白要爱护环境,不能随意破坏森林树木和花草,否则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这样的教学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法律意识。

  二、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

  在小学语文的课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放过每个法制教育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出文中涉及的法律常识,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学习法律知识,慢慢形成一种法律意识。在课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在文章内容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在词组的教学中也可以渗透相关的法律知识。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时,在讲到文中小姑娘“输血迫在眉睫”“医生问几个孤儿是否有人愿意献血?”时,老师可以先向小学生提问“如果你是这几个孤儿中的一个,你愿意为小姑娘献血吗?”“大家见过献血车吗?”“知道我们国家相关的献血法有什么规定吗?”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提问,然后顺势讲解法律知识,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另外,文中的阮恒那么小就会为自己的朋友献血,那么我们呢?我们国家的献血法实行的是无偿献血制度,就是我们自愿献血而不要求任何回报,且等我们长到18岁以后就可以献血了。献血车、献血站的医生都是把采集的血用于像文中的小姑娘受伤生病的时候的,都是为救命治病的,而且献血对自己的身体是有好处的。因为献血对于小学生来讲,相对比较遥远,所以教师不用过深讲解,让小学生明白献血的行为是值得表扬的即可。

  三、课后实践活动,深化小学生法律意识

  小学中年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小学生有了自己的主见,学习接受能力慢慢增强。因此,此时是教师渗透法制教育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住课后实践活动这一时间,积极为小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创造机会。例如,在实践活动课上,可以组织相应的法制演讲比赛活动;组织模拟法庭现场分析法律故事;组织辩论赛分析生活中的法律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而不是强加给他们。例如,在学习完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后,组织小学生进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比赛活动,学习到我国国旗法从1990就开始实施了,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必须尊重和爱护国旗,明白了学校为什么会每天升国旗等。这不仅使小学生了解到国旗对于我们国家、公民的意义,而且更加深化了小学生的相关法律知识及法律意识。

  总之,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忽视法制教育,而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积极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小学生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础,为提高公民素质尽一份力。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修养,积极研修法律常识与语文教学,增强少年儿童的法制观念。

  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谈高校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针对目前高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须的。所谓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在数学学习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观察、类比、分析、归纳、演绎等数学思维方法,对具体的数...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探微

    中图分类号:G623.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78-01 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都离不开教师的悉心引导和教育,离不开教师为其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让学生有兴趣迈入知识殿堂去学习,让学生...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构成部分,其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将会从根本上影响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对周边几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课后座谈、课堂讨论、问卷调查以及网上交流等实践活动之后发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种文化交互发展的影响下,大学...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

    教师要做好历史教学的备课工作,做到对每堂课讲的内容烂熟于心,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串联式地把历史教学当成故事来讲,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是其中之一。笔者在本文中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提升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以期进一...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职高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24-01 职高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1]这也表明了创造能力的培养对职高语文...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时政教育中的作用

    “时政”是“时事政治”的简称,指的是近期国际、国内的政治热点。对大学生进行时政教育是培养其政治素养、鼓励其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开展大学生时政教育是社会、高校的必然选择。大学生的时政教育在新时代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也表现出了新的诉求,其中,对新...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