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90后高校学生干部组阁竞选的合理性与实施方法探究

sansa2025

  90后高校学生干部组阁竞选的合理性与实施方法探究

  组阁最早起源于英国,是一种为公民所熟悉的由行政首脑挑选、确定政府官员的方式和制度。组阁制度尽管率先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充分运用,但是组阁一词对于我国来讲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中组阁制度也是有着运用。如2009年9月江苏省睢宁县教育局推行“校长组阁制”,给新聘任校长选拔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权力。2010年1月重庆市忠县拟在全国“海选”一个乡镇和两个部门的“一把手”,最后的当选者获得组阁的权力。尽管组阁制度无法在我国全面施行,但对于高校的学生干部进行组阁竞选却是有着现实的可能性与合理性。

  一、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

  (一)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角色定位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过分干部角色。即在扮演学生干部角色的时候容易陷入“官本位”,完完全全把自己当成了干部,不懂得干部先干一步的道理。另一方面,无法正确处理学生与学生干部的角色。在扮演学生角色的时候,往往又不能兼顾好学习任务与工作的关系,为了完成工作迟到,旷到的干部不在少数。

  (二)心理承压能力不强

  90后学生干部往往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备受呵护,社会阅历较少。这一现实因素也导致了90后的学生干部情绪变动大,在开展学生工作的时候稍微遇到挫折或者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目标时并不能很好地对自己进行总结替代的是一种消极的思想和一系列消极的行为,如一封辞职信结束自己的学生干部生涯。

  (三)功利色彩浓厚

  学生干部这一特殊身份和学生组织这个特殊的组织与老师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相关奖励上面也是有着其他普通同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正是因为这一特点,许多学生干部在一开始竞选的时候就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功利思想,在日常开展的学生工作中也往往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利用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去谋得奖学金,入资格和优秀学生干部名额等,功利色彩浓厚。

  (四)工作作风懒散,责任意识缺乏

  部分学生干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以自我为出发点,纪律观念不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待高一级的学生干部或者团委老师交代的任务是一种随便的态度,敷衍了事,一件事情往往要多次反复。有的学生干部因为在一开始对自己的发展目标就不明确,,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工作积极性弱化、告退等现象,不从大局和全局考虑问题任职到一半就递交辞职信甚至在自身工作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一走了之,责任意识明显缺乏。

  (五)工作被动,创新意识不强

  由于缺乏一定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一批学生干部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往往都是因循守旧不注重创新。在开展工作中往往要等到高一级学生干部或者团委老师来安排。处理安排工作的时候不灵活安排,只是进行机械执行,缺乏主动性。

  二、高校学生干部组阁竞选的合理性

  (一)高校学生干部组阁竞选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在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应该把握两点,第一点就是最高的行政领导即组阁者必须为公众民主选举产生,第二点就是要保证最高行政领导的一把手地位。在高校学生干部中实现组阁竞选也是以这两点为基础,以团委学生会为例。一方面最高领导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同时在团委学生会内部被公开推选的最高领导者拥有绝对的权力,则是体现了集中。从理论上说高校学生干部组阁竞选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实施方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的支撑。

  (二)高校学生干部组阁竞选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干部的积极性

  在高校学生干部中实行组阁竞选可以减少老师对学生干部工作的过多干预,高校学生干部尤其是较高层次的学生干部则会有更多的话语权与决定权,在事情的处理与决策上面就会更加果断。学生干部本身会产生自豪感和满足感对自己和组织的认同感也会更加强烈。在这种满足感之下,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会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从而学生工作也会越来越顺利,学生组织的目标的实现也会趋于最大化。

  (三)高校学生干部组阁竞选可以很好地维持学生干部队伍的稳定

  对于高校学生干部而言,组阁者是经过其他全体学生干部选举而来,其本身也是对整个内阁有着责任,因此本身对于组织就会有绝对的忠诚与服务精神,在没达到目标之前不会轻易退出。而被提名者出于对组阁者的感激和报答之意同时又兼有实现组织目标的共同目的,因而在组织中也不会轻易辞职,学生干部队伍因此会很好的保持稳定。

  三、高校学生干部组阁竞选的实践方法

  (一)确立候选人群

  以学生组织中的团委学生会为例,在一开始就要在全院范围内尤其是团委学生会组织中的学生干部进行普查,了解多少人想成为学生会主席的数量,并做好详细记录,并把此作为主席团的后备群,最终推选的话只需从这部分候选群里面推选即可。

  (二)选定好组阁者

  组阁制对于组阁者的要求非常高,在各方面应该较为突出的。以学生组织中的团委学生会为例,可以在已经确立好的候选群里面公开推选几位代理主席,给予一定的工作期限。在每个代理主席工作期限完成后再公开推选最终的主席人选。

  (三)进一步完善学生组织中内阁的监督、评价、晋升体系

  在由组阁者进行内阁组织完毕后,学生组织中内阁的监督、评价和晋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首先要发动此前参与推选组阁者的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到新的学生组织内阁的监督中去,敢于发现问题,提问题。其次,要确定考评时间。可以以2个月为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完毕之后立即组织全部学生干部对内阁工作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及时反馈到分管学生干部工作的领导和学生组织内阁去,考评结果不理想的由分管学生干部工作领导直接督促内阁进行反思,改进。最后,晋升体系要通畅。讲究晋升不仅仅是对于组阁者可以任免提名者,对于全体监督内阁的学生干部而言也是一样,没有实现先前承诺或者出现重大失误的内阁,就应重新推选新的内阁者。

  (四)善用激励机制

  好的激励机制可以促使学生组织内阁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在实现激励时应考虑两个层面。一是取得的实际成绩;二是工作时间。例如在团委学生会之中可以设定组阁者即主席任职6个月以上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等,或是如果当前内阁在学生工作中成绩突出直接给予组阁者及全部内阁成员入党候选人资格。

  (五)注重心理疏导

  由组阁者组建的内阁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问题,也存在前期工作不突出造成自身内阁考评不合格等情况的发生。因而,分管学生干部工作的领导在新一届内阁组成之后就需高度关注,在其成绩不突出时及时采用鼓励等方式对内阁成员进行心理疏导,保证内阁的后期工作开展的愈发顺利。

  90后高校学生干部组阁竞选的合理性与实施方法探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议高校学生干部管理

    一、学生干部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干部是指在高校中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这里特指高校中具有学生身份,并担任一定职务,从事学生管理活动的学生。主要包括学生党支部干部、团学干部、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社团干部以及学生助理等。高校学生...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干部激励机制的构建

    随着各高职院校人数不断的增多,学生干部作为协助学校管理学生的中间力量,其优势越来越明显。可以说学生干部维护了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是学校改革中的一支主力军。但是现在学校为了培养出更多人才缩短了教学周期,而造成学生课程紧,压力重,而学生干部更是...

    sansa2025未命名
  • 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在当前高校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的新时期背景下,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能力培养是高校学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干部是利用课余时间协助负担一定范围内的学生事务的一批优秀分子,具有“学生”和“干部”双重身份,是紧密联系...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质量的瓶颈分析

    学生干部是团总支建设的核心,在班级及学院各级学生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直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力量。学生干部是联系学院和学生的桥梁纽带,是贯彻落实学院系部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学生干部越得力,就越能保障学院各项工作和活动的有序开展并达到...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大学学生干部担负着配合学校各方面力量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的职能。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

    sansa2025未命名
  • 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93-01 作为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干部对于提高学校学生管理效果,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确保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