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其解决对策

sansa202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211-01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失人文关怀的表现

  (一)重社会需要,轻个体认同

  从目前来看,不少思政教育工作者将思政教育视作一种教育工具,强调其政治功能,却恰恰忽视了学生的精神需求,导致思政教育“一叶障目”,看不到“真实的人”。很多教育者利用固定不变的政治理论内容来苛求人,忽视甚至舍弃了个体诉求与利益,这种教育势必会引发大学生的反感,直接影响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二)重理论灌输,轻情感关怀

  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教育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制定了明确的教育目标,明确了严格的考核方法,还有反复修改的教学大纲,却恰恰忽视了大学生的情感培养。不少教育者致力于将政治理论灌输给学生,却没有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就导致大学生不会主动将理论内容外化为自觉行动,导致教育效果事倍功半。

  (三)重共性教育,轻个性教育

  一直以来,教育理想总是在追求一个统一目标,用一个实现预定好的框架、规范或模式去要求一个个有着千差万别的学生,这就导致属于学生个性的东西越来越少,甚至被无情抹杀。很明显,这种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思政教育,更多地是强调个人对社会的绝对服从,大学生的内在创造力几乎消失殆尽,这与素质教育要求弘扬人的个性、尊重人的本质的人文关怀理念背道而驰。

  毫无疑问,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应有的人文关怀,会导致思政教育缺乏应有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加强人文关怀,使思政教育充满人文色彩是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人文关怀的策略

  (一)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大学生被当做学习的机器,教育者对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做了严格规定,导致大学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要想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正确定位自身,在教育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教育者要多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人文书籍,在经典中汲取营养,使思想受到启发。

  (二)更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

  教育者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引路人,他们必须树立起人文关怀理念,强调大学生的价值与尊严,这样才能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放下身份与架子,与大学生进行平等共处,认真倾听大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教育者要努力构建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借助QQ、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现代工具与大学生加强交流,引导大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使教育者能及时发现教育契机,减少大学生的迷茫与困惑,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正视大学生的多样性与主体性,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他们的心理、思想的个性差异,再以此为依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还要促进教育者的人文结构完善,为大学生树立榜样示范作用。首先,教育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旁征博引、举一反三,以知识魅力吸引学生。其次,教育者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与任务,要为学生发挥表率作用,以人格魅力征服学生。

  (四)开展多元化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可以吸引大学生的兴趣。高校要多举办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科技活动或体育活动等,这样不仅能活跃校园氛围,还能使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感染与熏陶,充实业余生活,感受到团结合作的乐趣与满足感。

  三、结语

  体现人文关怀一直是高校办学的重要特征。在新时代背景下,不管是什么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这就要求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意识到大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将他们视作活生生的个体,为他们创造条件实现自身价值,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其解决对策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对策分析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学生、社会各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下,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社会实践类型上来看,主要有:开展便民服务、文化辅导活动、法律宣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问卷报告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3.090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Surve...

    sansa2025未命名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分析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各高校,它主要是以“两课”形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高校还会组织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作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手段,这种方式在一定时期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现代大学生以“90”后...

    sansa2025未命名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需要的研究??

    所谓需要,就是有机体缺乏某种物质时产生的一种主观意识,它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需求的反映。简单地说,需要就是人对某些目标的渴望和需求。这种欲望推动人一一定的方式进行积极地活动并且保持一定的持续性。需要被人体会地越强烈,所引起的活动也就越持久和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研究

    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有所研究。在刘达临1985年的著作《思想政治工作于心理学》开始,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概念、要素、优化途径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基本...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241-03 “教辅联动”意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承担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政课教师与承担日常管理工作...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