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

sansa2025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

  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开始。教师要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进行实践活动,运用积极的求异思维、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灵感去发现“新”问题。如何使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1 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正如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替代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中说:“学生是独特的人”,“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还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一位老师教《清平乐?村居》,揭题后就展示课件――和书中插图一样的画面,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村居图”是什么样的。其实,因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村居图”在学生头脑中也应该是形式各样、风格各异的,水乡村居、山野村居、北方村居、南方村居……揭示“村居”一词后,如果先让学生自由想像,学生一定能描绘出各种各样的村居图。即使辛弃疾笔下之村居也未必是课文插图所描绘的样子,那只是做插图的人读了词所产生的个人感受而已。如果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村居的画面自己发挥想象,自己产生疑问,自己开始探索,相信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对文章理解也会更深刻。

  2 教师以引导者、辅助者的身份示范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阅读课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很多时候是由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好的提问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且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应针对文章的重点,设计出精当的问题。

  比如有老师在讲授《幽径悲剧》时问道:“写藤萝之美前,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幽径呢?”“藤萝的悲剧是它个人的悲剧吗?”再如《阿里山纪行》中,老师问道:“作者写焦雷劈过的神木是为什么,它还神吗?” 这些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利于把握文章脉络、贯穿全文,具有一定思考容量。通过问题的提出,然后引发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探索,进行研究性学习。“设计丰富的课堂提问,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宫门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阅读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切不可让学生成为‘坐上客’,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教师要设计丰富的课堂提问,千方百计让学生大脑这部机器开动并运转起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在探索中进一步思考更新、更深刻的问题。”

  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指导学生实践,提高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实行民主,使师生之间关系保持平等、和谐、安全的人际关系,以此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用闫学老师的话说就是要在课堂上“解放学生的嘴巴”。“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这样学生不但敢提出问题,而且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获得充分发挥。

  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重学更重问。这样学生潜在的、静态的问题意识才能转化为动态的问题意识,从而发挥其作用与价值。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伟大的友谊》一课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之后,启发学生提问。其中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插图中哪个是马克思?”教室里立刻哄堂大关,显然,学生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太没价值了。然而,这位老师顿了顿,笑着对全班同学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呀,哪个是马克思呢?”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这时,老师继续说道:“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依据来。”这位老师没有像学生那样一关了之,更没有说出“这还用问吗?”之类的话。而是抓住这个契机,鼓励这位学生,加以正确引导.给全班学生提供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并培养学生观察图画,一边看一边思的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大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提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才敢问。久而久之也才会问。也才会去创新。当学生有了敢问的勇气时,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有深度地思考,多角度地思考,不满足于思维的求同性,注重思维的求异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读书习惯。

  4 认真聆听、平等交流,加强、巩固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学会欣赏学生的问题,要耐心的倾听学生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老师千万不能漫不经心,甚至讽刺挖苦:“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你真笨!”一定要做学生的“知音”,让他觉得他很棒。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应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心灵和心灵产生碰撞,教师的认真、平等会使学生更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大胆探索,因为课堂上有一个始终陪伴着他的研究伙伴。我在教梁衡的《夏》时,有学生问道:“为什么作者说夏天的颜色是金黄的,我认为应该是墨绿色呀?”我以一个研究伙伴的身份和她一起探讨:“是啊,我们眼里的夏天的确是墨绿色的,那么作者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他眼里的夏天和我们不一样呢?我们一起在文中找一找。”这种评价比“你问得好”“你提的问题太棒了”更能令学生满意,他们会明确的意识到自己找到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并充满激情的去找寻问题的答案。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问题,敢提问、会提问、爱提问,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初中语文教学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简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摒弃掉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是教育新阶段的目标。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并没未重视学生的语文...

    sansa2025未命名
  •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眼脑结合,对眼中所看到的文字进行处理分析,然后挖掘文字背后隐含的内在含义,所以,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而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课堂教学...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转化的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51-02 初中教学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初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

    sansa2025未命名
  •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就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能力不是通过经验所得的,而是包含了抽象的思维能力。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在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从...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