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论信仰发生机制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的启示

sansa2025

  论信仰发生机制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的启示

  摘要:信仰发生机制是指使某种特定的对象如思想体系或主张内化为人们信仰的过程,其内容包括信仰对象的确立、信仰的原因、稳固以及信仰的结果四个方面。探究信仰发生的机制,对大学生确立马克主义信仰和加强其信仰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信仰发生机制 马克主义信仰教育 启示“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思想、主义极度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言行的准则和指南,甚至终生深信不疑、执着追求的一种意志行为,它是富于思维的人类所普遍具有的意志品质。”而信仰发生机制是使特定的思想体系或主张内化为人们信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是要将马克主义的精髓内化、上升到为个人的坚定信仰的过程。

  一、信仰发生机制的基本内涵

  1.信仰对象的确立

  信仰的对象,即信仰什么。要确立一项信仰,首先就必须对信仰的对象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信仰的对象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象,具体表现为自然物、图腾、神灵、人物或特定的符号等;另一类是思想认识,具体表现为思想观念、道德律念、人生信条等,他们是信仰的最高形态。而我们所探讨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信仰的客体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包括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形态在内的统一体。”不仅如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信仰的对象。

  2.信仰形成的原因

  信仰的原因,即人们为什么要信仰。人们信仰的原因首先在于信仰的对象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包括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信仰对象,一方面是它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人类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满足了人们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它描绘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成为了人们为之奋斗的精神寄托,最后社会主义信仰的马克思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目标以其真理性和价值性凝聚着人们的向心力,驱动着人们为之不懈努力甚至奋斗终生。

  3.信仰效果的稳固

  信仰的稳固,即如何保障信仰。人的信仰在确立以后,在很长时间内都能保持稳定性。但是这种稳定性却是相对的,通过一定的教育,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信仰,形成新的信仰。因此,信仰确保信仰的长期稳定,就要求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去实现其所信仰的“真理”,保持信仰自身的吸引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也应该坚持引导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以增强人们实践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信心。

  4.信仰产生的结果

  信仰的结果也即信仰发生后能够实现的情形和状态。信仰发生机制运行的结果并非是整体划一的,而是出现了层次性。信仰机制发生后,部分人对某种思想体系坚信不移,成为它的忠实的“信徒”,而另一部分人对该思想体系只是出于相信或确信状态,并没有形成忠实的信仰,成为价值的相对中立者。马克思主义信仰属于政治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仰,它包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其中社会主义是较低层次的信仰而共产主义则是其最高层次的信仰。

  二、信仰发生机制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的启示

  1.正确的认知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认识是确立信仰的前提,它在信仰确立的过程中对信仰本身是否科学起着明辨是非的作用。首先,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崇高的、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发展的信仰。它不但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而崇高的历史使命,而且指出了全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其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现实的健全的信仰。它的产生是无产阶级解放自身的现实需要,它立足于社会实践,直接在现实的社会中满足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健全性是与其他科学性和现实性结合在一起的。

  2.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实现价值和需求的统一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需要是人的本质属性,人就是在需要的不断产生、实现的过程中生生不息地向前发展的。信仰发生的前提或基础正是因为信仰的对象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这是信仰能否发生的关键。要使教育客体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某种范围、某种程度的信仰,首先也要保障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也就是说要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究竟对个人有什么好处或利益,这是马克思信仰教育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也就说要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坚定的信仰就必须保证其本身的价值能够满足信仰的精神或物质需求。

  3.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实践环节

  信仰是一种精神活动,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精神活动,它还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它是通过主体得实践活动去验证“真理”,从而达到使自己的信仰更加稳固。实践是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沿着正确方向成长的必经之路。实践教育法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方法之一。因此,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明确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标准,提高他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把对科学理论的认识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增强他们在各种思想观念与信仰体系中选择正确、科学信仰的能力,从而为科学信仰的树立和稳固奠定基础。

  4.信仰教育的内容应体现出层次性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其要求与标准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我们在开展信仰教育工作时,并不指望能把每一个人都培养成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坚定的、忠诚的“信徒”,我们也要理解和包容那些“非信徒”,并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消除一切“掣肘”的力量,从而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龚平.加强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7.6

  [2]周军:新时期农民的社会主义信仰问题分析及其教育创新[D].2004,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第82页

  论信仰发生机制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的启示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并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十分重要的任务。...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理论性、抽象性的特点,对学生的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要求较高。从理论上来讲,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概括力、抽象力、判断力等。由此可见,数学学科教学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因而,初中数学教师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创新教学模式,并采...

    sansa2025经济管理
  • 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学生认知采纳行为的实证研究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理论体系尚不完整,而实际的运作仍处在不断的探索与发展之中。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的应用,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仿真模拟电子商务的真实交易环境,在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浅议影视文化对大学生审美教育的作用

    影视文化即电影电视文化,是20 世纪人类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它是建立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门类交汇点上的综合性艺术文化类型,兼容了政治、经济、社会、哲学、法学、文学、教育等多种社会科学的深邃思想内涵。影视文化以其卓越的表现和...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马克思人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250-02 人,尤其是青少年,无疑是过程性的和可塑造的。[1]正是因为人的这种特征,为我们教育活动提供了成功塑造人才的可能和依据。近些年...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问题的研究

    作者简介:张洁一(1989-),女,云南瑞丽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2...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