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微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

sansa2025

  微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日益繁荣,社会已进入一个名符其实的微时代。在微时代中,已经逐日沉酿了一种新型文化――微文化。所谓微文化是指:“由于微博、微信网络平台的产生和普及而衍生出来的注重向个体和微观发展的文化。”如今,中国的百万“微”博客用户,日渐起主导地位的“微”支付,以小爱传递大温暖的“微”公益,一个个看似细微的潮流却正在悄然渗透进入无数的社会个体之中。微文化在不经意间正以一种“微”力量影响、改变着大家的生活。各高校应借此时机,将挑战化作机遇,努力寻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一、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第一,阳光式平等沟通。与以往传统面对面式的单一性说教不同,微文化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开拓了一种新方法、新思路。微文化不再强调单纯的灌输,它更引导、鼓励大学生们大胆地畅谈所想、吐露心扉。在微文化平台上,教师与学生们不仅仅是“师生”,更是“良友”。双方通过这个对话平台主动进行沟通与交流,人生感悟、学习体会这些满载正能量的余暇小谈自然而然倾吐而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建立。第二,裂变式快速传播。对于一切新鲜事物秉怀无比的热情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一大特点。青年大学生们喜欢时时了解、掌握自己周边的最新动态,并对各类新闻及时表达见解。微文化平台中瞬时的爆炸式信息量势必吸引大学生的眼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充分利用微文化平台“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行为的去中心化,传播频率的几何级数化,传播架构的超级链接化”这一特点,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增强相应思想政治教育。

  (二)消极影响。第一,良莠信息难辨。在享用微文化平台的同时,如何完善大学生网络监控系统也成为了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心中不小的难题。当前大学生很容易受到非正确外来信息的干扰,这势必会加大大学生正确观念的导向难度,降低大学生思想的可预见性和可控制性。同样,微文化平台的建立也大大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控地位,教育者所教授、传播的价值思想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第二,传统教学难赢。当下,在传统式课堂授课为主体趋势的各大高校,传统教学受到了微文化平台的极大挑战,“网络文化的综合性削弱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各种新型电子媒体工具降低了传统授课应有的教学效果,传统教育的单方面“填鸭式”讲授,使部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无数缺乏自我约束力的学生沉溺于虚拟微文化无法自拔。

  二、微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微文化的覆盖度。部分高校至今依然维持原有的传统式“单方向”教育,教育者在耗费大量精力搜集有效信息之后,以“面对面”的方式授于受教育者,这不但使原本的及时信息延滞,更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而且也没有达到应有的交流平等化。

  (二)微文化的目的性。某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者随机访问调查的结果表明,能及时响应学校要求,积极配合开通各微文化平台的主要原因是“能够及时了解身边朋友近期状态”,而以“为了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为目的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却只是总体中很少的一部分。

  在这种困境下,各高校对于上述问题合理地提出针对性、可行性对策,是解决当前“微文化教育难以深入学生”这一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唯一途径。

  三、微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水平。信息传播大师尼葛洛庞蒂指出:“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横亘在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对教育者来说,更是如此。”、由于微文化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文化代沟和观念代沟,但在交流中,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紧密互动,打造服务式信息平台。通过微文化平台对大学生状态的实时动态了解,及时、精准地从细微之处掌握大学生内心深处的所悟所感,并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各项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通过师生信息亲密分享、互动,共同享受提升与进步所带来的愉悦心情,“小”互动形成“大”风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也可以通过“互相关注”,有效地增进老师们之间的感情,随时随地进行工作心得交流,这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打造鲜明特色的校园微文化平台。把微文化建设与当代校园文化的建设结合在一起,主动利用微文化平台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均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门微平台,比如“红旗在线”(北京大学)、“觉悟网”(南开大学)、“求是潮”(浙江大学)等。

  利用微文化传播平台,广泛开展有关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承活动。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微”校园、“微”文化建设,强化同学们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使大学生们能够对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坚定地认知,努力创造文明和谐的微校园文化。

  “微”时代、“微”生活孕育着“微”校园,“微”思想、“微”文化传播着“微”力量!

  微文化之微,乃微言大义甚也,微而深厚,微而弥新。

  微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运用医学生物学原理来指导医学专科生执业生涯的教学尝试

    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需要连续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医学类大专生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力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类专科毕业生,对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健康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从事专科生医学生物学教学十多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利用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下面就结合我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简单谈一谈,怎样利用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一、通过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历史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基础历史知识以外,还应向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人物的教学对学生进行...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与途径探索

    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403030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社会的发展是非常快的,这需要现代人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途径和方法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法治国家的建设,不仅要求公民要形成法治理念相对应的思维方式,而且也要求公众必须接受这种法治理念,然而法治教育是形成公民法治思维的前提条件。...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养成教学分析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包括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还包括科学技术。除此之外,历史还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因此在分析历史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多方面综合性的分析。随着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这就为历史问题的分析提...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