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论高校学生党员“进出”机制的构建

sansa2025

  论高校学生党员“进出”机制的构建

  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关于高校党建,从1990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至今,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党组先后连续召开了21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且每一次都把发展大学生党员放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的战略高度。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重视做好在青年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特别强调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要在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上下工夫。

  当前高校学生党员能进能出机制落实效果不佳,出现入口把关不严、入党一劳永逸、出口形同虚设等现象。如何提高学生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信度,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种新尝试。要深刻认识“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意义,查找“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差距,积极探索“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路子,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正确认识创新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就是保证高校大学生党员在发展、转正及入党后能够带头履行党员责任义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监督与考评的机制,它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二、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发展和管理的客观需要

  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是增强中共对新形势下自身肌体健康问题的危机意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当前中国正处于矛盾凸显期和改革深水区,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西方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复杂激烈。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在发展党员、执行党员标准过程中严把入口、疏通出口,建立党员、干部退出机制,解决党员、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具有时代的必要性和现实的紧迫性。

  三、制定党员队伍“入口”关机制有效措施

  探索清退不合格党员的同时更注重严把党员“入口”关建立党员队伍纯洁机制,不能仅仅理解为把不合格的党员清退出党组织,更要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这是在推进党的纯洁性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借鉴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管理理念,建立“指导、发展、监督、评价”于一体的发展党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从递交入党申请到预备党员转正,将发展党员细化为多个阶段与多个环节,对每一环节都提出明确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时限要求。这样的标准化、科学化不仅保证了党组织可以对发展党员的全过程全面掌握,而且便于申请入党的同志一旦没有被批准也知道自己在哪个环节上还不够标准,可以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其次是研发发展党员全面质量管理网上信息系统,对发展党员工作实行网上登记、网上提报、网上审批,上一个环节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系统中止审核,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并要求基层党委及时更新维护信息系统数据,做到培养管理同步进行,实现通过科学手段杜绝不合格党员混入党的队伍的初衷。

  四、加强经常性教育管理确保党员思想上时刻保持纯洁性

  要保持党的纯洁性,就要把思想纯洁摆在首位,把思想纯洁作为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首要任务。为了做到防微杜渐,确保党员在思想上时刻保持纯洁性,必须强化党员日常教育管理。

  加强党员日常教育培训,重点抓好集中培训。要针对党员共性需求,党的基本知识,以及各部门和单位的中心工作,集中开展多次党员主题培训活动,引导党员自学。在抓好党员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建立和固定每月的“学习日”,以支部为单位,督促指导党员自学,落实学习考评,对党员参加教育培训情况要采取“党员述学、支部考评”形式,结合工作总结,组织交流学习成果和体会,年终进行检查,并做出评定。

  五、建立健全党员退出机制注意的问题

  1.建立脱党机制。脱党,视情况有主动脱党和被动脱党。鉴于种种客观因素,如退党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政治上的耻辱,所以,虽思想上脱党了,不再承认党的章程,不再参加党的活动,也不履行党的义务,但就是在形式上不退党,对此,党组织应主动对其予以除名。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与组织发生任何主动关系,组织对当事人的情况也不了解,达到一定年限的,应视为自动脱党,予以除名。

  2.建立劝退机制。这是针对思想上还承认共产党章程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发生违犯党纪的行为,且被警告3次以上,都应劝其退党。

  3.建立责令退党机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党员做出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相违背的行为,是中国共产党不能容忍的。党组织应责令当事人退党,并且不允许重新入党。

  4.完善开除党籍机制。共产党员发生违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行为且这种行为触犯法律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坚决开除党籍,并禁止参加党的任何活动。

  论高校学生党员“进出”机制的构建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何为动手能力 所谓动手能力就是实践的能力。一方面,我们要敢于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动手操作、制作等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对策分析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学生、社会各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下,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社会实践类型上来看,主要有:开展便民服务、文化辅导活动、法律宣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教学形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顶岗实习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通过“担当起本职工作来学习”或者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替别人当班来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新模式

    一、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教司新出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大学生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步加大,保障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解决大学生生活费用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保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如何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关键。...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信息行为模式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30-02 当前的大学生是在网络与社会信息快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不仅是信息时代的体验者,而且思维活跃,对信息较敏感,且潜在...

    sansa2025人文社科